EARLY CANC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本次讲座孙思予教授介绍了EUS-FNA近30年的技术进展与设备研发过程,并就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孙教授表示正是这些技术与设备的不断成熟,帮助我们对病症做出明确诊断和药物筛选。
- EUS-FNA与现场病理学(ROSE)检查联合。
- 基于EUS-FNA的激光共聚焦技术。
- 经针道的单纤维反射光谱(SFR)的作用及优化。
随着EUS-FNA技术及设备的发展,人们研发出了越来越多新的辅助工具,如组织采样工具洛阳铲针及超声内镜设备的穿刺引导线技术。
EUS-FNA与现场病理学(ROSE)检查联合
由于ROSE在临床上的获取比较困难,成本较高,因此ROSE的必要性一直存在争议,孙教授为我们总结了一些ROSE的优势及不足,并列举了一些文献证明ROSE对FNA诊断提升作用结果不完全一致,ROSE仅对本身穿刺阳性率较低的情况其结果有显著差异,而对于EUS-FNA娴熟的专家,ROSE的意义不大。但是也有实验证明ROSE能减少穿刺针数,同时术后的腹痛时间也会减少。近年来很多专家开始将ROSE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并通过研究得出AI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与细胞病理学专家相媲美的结论。
基于EUS-FNA的激光共聚焦技术
2010年基于EUS-FNA的激光共聚焦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很好的运用,相当于将光学显微技术运用到穿刺针中,这种经针道的共聚焦显微内镜(nCLE)使我们更高效准确得找到可疑恶性度最高及最需要活检的位置。而在2015年后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技术也为EUS-FNA起到了一个优秀的辅助作用,帮助我们知道那些组织更适合做穿刺。孙教授也表示EUS引导细针静脉穿刺(FNV)测量门脉压力的评估未来可能会成为一项很重要的手段。
2016年随着EUS引导经针道微钳活检技术(EUS-MFB)的研发,我们将其与nCLE技术相结合,通过数据表明其对于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率有很大的提升。
最后孙教授认为EUS-FNA如何与高通量测序(NGS)相结合,为我们提供更多靶向治疗的依据是需要我们今后共同研究的方向。
经针道的单纤维反射光谱(SFR)的作用及优化
经针道的单纤维反射光谱(SFR)和光学参数的结果与肿瘤的良恶性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它来知道局部组织的血氧饱和度高低,最终得到组织的阳性率高低。而为了更有效的知道局部组织的血氧饱和度高低,我们可以通过EUS-FNA向消化系统肿瘤内置入光纤测氧仪来了解组织的血氧量,并注射纳米碳提高消化系统肿瘤精准分期能力。
最后孙教授为我们介绍了类器官培养与细胞移植的新技术并表示随着EUS-FNA相关新技术、新器械和新设备的不断涌现,已知的领域被不断地改进完善,诊断准确率不断提升,使EUS-FNA不仅更加成为精准医学的一部分,也为肿瘤的治疗和研究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出处:EUS-FNA中国行浙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