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网站正在升级维护中,浏览可能出现不稳定,若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专家专栏

EXPERTS COLUMN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牌活动 >  专家专栏 >  陈星

单人结肠镜常规操作技巧系列-结肠各部位的实际操作要点

2020-07-29


要点摘要

1、腹部压迫法:

(1)   A点:脐下、耻骨联合左上方2cm位置

此点压迫,常用于通过乙状结肠。可降低S-Top高点位置,帮助顺利进镜及预防起襻

(2)   B点:脐的中央部分

采用整个手掌平压腹部,此法常用于通过横结肠。通过压迫,可避免乙状结肠及横结肠中央处起襻

(3)   C点:脐上2cm正中位置

此点压迫,常用于通过横结肠。可用手掌掌沿横向压迫腹部


2、操作与体位改变:

(1)   左侧卧位:常用于直肠至乙状结肠的进镜过程中。此时的常规操作思路:“左左右”旋镜,到达S-Top高点后立刻更换为仰卧位

(2)   仰卧位:从乙状结肠至盲肠全部进镜过程可一直使用该体位。从左侧卧位改为仰卧位后,S-Top位置肠腔角度变大,肠管处于自然状态,插入难度降低。必要时可配合腹部压迫,帮助进镜


3、直肠通过:

几乎70%是左左右顺序,并配合Up角度进镜


4、S-Top通过:

“左左右”后可见相对较大的右弯曲,即S-Top位置。此时吸气,将S-Top角度扩大,可配合压迫法,拉直肠腔,使用短缩法通过


5、脾区通过:

(1)   吸气:缓和过度充气造成的角度过大

(2)   压迫:使脾区角度变成钝角,方便进镜

(3)   变换体位:可用右侧卧位,使脾区角度减小,以便内镜通过


6、肝区通过:

(1)   操作原则:“左左右”顺序操作,配合Up角度并适当吸气进镜

(2)   压迫:使肝区角度变大,方便进镜

(3)   患者深吸气:过低吸气膈肌向下运动,使腹腔空间变小,压迫肝区位置


7、升结肠摄片:

(1)   第一张:阑尾开口(需包含部分回盲瓣)

(1)   第二张:回肠末端

(2)   第三张:回盲瓣

(3)   第四张:倒镜拍摄直至肝区(可减少2.5%漏诊率)


Q&A

Q1:乙状结肠至升结肠是常规右旋拉镜吗?过了横结肠是右旋拉镜还是左旋拉镜?

A:横结肠分为两段去操作,左侧这段,是右旋+左旋的复原操作较多;快过横结肠M型中间部位时换成Up吸气+Down的方法更多见。压迫+Up/Down动作反复,是最好进镜方法。

 

Q2:直乙交界如何避免结襻?

A:要将S-Top高点位置下拉,不然所有的操作都会很难。进镜时的思路:左左右旋镜,勾住S-Top高点下拉成一直线后再进镜。初学者可以配合翻身和压迫S-Top位置,帮助进镜。

 

Q3:对于一些腹部手术术后患者,有时难以解襻,有什么技巧吗?实在没办法,可以双人带襻进镜吗?

A:如果有腹部手术,直肠的走向可能改变,此时一定要少注气,并配合翻身、压迫。把这些技巧都用上去,但是不要带襻进镜。

 

Q4:如何找s-Top?

A:S-Top比较好找,左左右旋镜后,看到的一定是S-Top位置。

 

Q5:如果治疗,比如切息肉,想通过旋镜,把病灶摆在6点方向,但旋镜了还是在原来位置,什么原因呢?

A:说明是带襻的状态,需要考虑先解襻。解襻60%-70%的操作是Up右旋回拉解襻,旋镜一定要超过90°。具体操作时要根据手感判断解襻的进度,越来越轻松,说明旋镜方向是正确的。另外,旋镜不动时,可以先回拉一下,再尝试旋镜。

 

Q6:左左右回拉时勾哪里?

A:不需要勾哪里,只需要带着一点Up右旋,靠镜子旋转和自然的回拉即可。

 

Q7:升结肠做治疗时,会有倒镜做的么?很多在结肠袋里的息肉,正镜很难做。

A:升结肠里面倒镜操作也是比较常见,是比较重要的操作手法。首先,在升结肠倒镜可以减少2.5%的漏诊率,可以更好观察发现病变。另外,一些巨大的病变,如较大的LST,倒镜注射隆起后操作更简单。

 

Q8:直肠倒镜在距肛门多少厘米倒?

A:估计最多2-3cm。一般退镜到肛门齿状线位置后,往里进一点倒镜即可。

 

Q9:有的S-Top点太高,就一直左旋吗?

A:S-Top点太高时,需要翻身、压迫,才能呈一直线通过,不是一味旋镜。

 

Q10:无痛下肠镜检查不方便变换体位怎么办?另外,一味的带攀进镜是否容易造成肠系膜损伤及穿孔?

A:原则上,不赞成进行无痛肠镜,一是容易起襻,二是容易漏诊,三是有穿孔风险。有报道无痛肠镜穿孔率是0.5%。且一味的带襻进镜,肯定会容易造成损伤。



-->


要点摘要

1、腹部压迫法:

(1)   A点:脐下、耻骨联合左上方2cm位置

此点压迫,常用于通过乙状结肠。可降低S-Top高点位置,帮助顺利进镜及预防起襻

(2)   B点:脐的中央部分

采用整个手掌平压腹部,此法常用于通过横结肠。通过压迫,可避免乙状结肠及横结肠中央处起襻

(3)   C点:脐上2cm正中位置

此点压迫,常用于通过横结肠。可用手掌掌沿横向压迫腹部


2、操作与体位改变:

(1)   左侧卧位:常用于直肠至乙状结肠的进镜过程中。此时的常规操作思路:“左左右”旋镜,到达S-Top高点后立刻更换为仰卧位

(2)   仰卧位:从乙状结肠至盲肠全部进镜过程可一直使用该体位。从左侧卧位改为仰卧位后,S-Top位置肠腔角度变大,肠管处于自然状态,插入难度降低。必要时可配合腹部压迫,帮助进镜


3、直肠通过:

几乎70%是左左右顺序,并配合Up角度进镜


4、S-Top通过:

“左左右”后可见相对较大的右弯曲,即S-Top位置。此时吸气,将S-Top角度扩大,可配合压迫法,拉直肠腔,使用短缩法通过


5、脾区通过:

(1)   吸气:缓和过度充气造成的角度过大

(2)   压迫:使脾区角度变成钝角,方便进镜

(3)   变换体位:可用右侧卧位,使脾区角度减小,以便内镜通过


6、肝区通过:

(1)   操作原则:“左左右”顺序操作,配合Up角度并适当吸气进镜

(2)   压迫:使肝区角度变大,方便进镜

(3)   患者深吸气:过低吸气膈肌向下运动,使腹腔空间变小,压迫肝区位置


7、升结肠摄片:

(1)   第一张:阑尾开口(需包含部分回盲瓣)

(1)   第二张:回肠末端

(2)   第三张:回盲瓣

(3)   第四张:倒镜拍摄直至肝区(可减少2.5%漏诊率)


Q&A

Q1:乙状结肠至升结肠是常规右旋拉镜吗?过了横结肠是右旋拉镜还是左旋拉镜?

A:横结肠分为两段去操作,左侧这段,是右旋+左旋的复原操作较多;快过横结肠M型中间部位时换成Up吸气+Down的方法更多见。压迫+Up/Down动作反复,是最好进镜方法。

 

Q2:直乙交界如何避免结襻?

A:要将S-Top高点位置下拉,不然所有的操作都会很难。进镜时的思路:左左右旋镜,勾住S-Top高点下拉成一直线后再进镜。初学者可以配合翻身和压迫S-Top位置,帮助进镜。

 

Q3:对于一些腹部手术术后患者,有时难以解襻,有什么技巧吗?实在没办法,可以双人带襻进镜吗?

A:如果有腹部手术,直肠的走向可能改变,此时一定要少注气,并配合翻身、压迫。把这些技巧都用上去,但是不要带襻进镜。

 

Q4:如何找s-Top?

A:S-Top比较好找,左左右旋镜后,看到的一定是S-Top位置。

 

Q5:如果治疗,比如切息肉,想通过旋镜,把病灶摆在6点方向,但旋镜了还是在原来位置,什么原因呢?

A:说明是带襻的状态,需要考虑先解襻。解襻60%-70%的操作是Up右旋回拉解襻,旋镜一定要超过90°。具体操作时要根据手感判断解襻的进度,越来越轻松,说明旋镜方向是正确的。另外,旋镜不动时,可以先回拉一下,再尝试旋镜。

 

Q6:左左右回拉时勾哪里?

A:不需要勾哪里,只需要带着一点Up右旋,靠镜子旋转和自然的回拉即可。

 

Q7:升结肠做治疗时,会有倒镜做的么?很多在结肠袋里的息肉,正镜很难做。

A:升结肠里面倒镜操作也是比较常见,是比较重要的操作手法。首先,在升结肠倒镜可以减少2.5%的漏诊率,可以更好观察发现病变。另外,一些巨大的病变,如较大的LST,倒镜注射隆起后操作更简单。

 

Q8:直肠倒镜在距肛门多少厘米倒?

A:估计最多2-3cm。一般退镜到肛门齿状线位置后,往里进一点倒镜即可。

 

Q9:有的S-Top点太高,就一直左旋吗?

A:S-Top点太高时,需要翻身、压迫,才能呈一直线通过,不是一味旋镜。

 

Q10:无痛下肠镜检查不方便变换体位怎么办?另外,一味的带攀进镜是否容易造成肠系膜损伤及穿孔?

A:原则上,不赞成进行无痛肠镜,一是容易起襻,二是容易漏诊,三是有穿孔风险。有报道无痛肠镜穿孔率是0.5%。且一味的带襻进镜,肯定会容易造成损伤。



推荐内容

联系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