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 us you will be able to get the following rights
Get fresh academic and clinical information
Sign up for exclusive endoscopy contests and training courses
Use online training software
Watch the LIVE of academic conferences and surgery
我的超声探头图像为什么不清晰?
我的超声探头图像为什么不清晰?
本期【见微探源,游刃有余】邀请到四位专家就超声微探头的使用心得、探查时“超声图像为什么不清晰”等问题,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做了颇具启发性的分析,并带来了一场金句频出的互动讨论。
梅俏教授扼要分析了不同解剖位置的储水难点及其原因,并针对各种各样的储水问题提出了不少实用的解决方案,例如双腔胃镜的结合使用等。
胡端敏教授对照超声探头中几个关键参数(频率、增益、对比度、放大倍数、旋转、镜像、动态范围)具体的调整作用和方法,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总结。
龚婷婷教授就超声探头操作前后的准备和观察,及在不同部位的操作中如何减少超声探头的损耗,延长其使用寿命等问题都做了全面细致的归纳。
“一定要多个平面反复探查”
Q1:是囊肿,还是间质瘤?区分血管有什么技巧?
梅俏:
胃内还较好鉴别,食道则容易混淆。另外,可根据病灶的形变特点判断囊肿和间质瘤。囊肿易变形,探头或内镜一压就扁;间质瘤图像多数较饱满。血管性质的问题建议选择环扫超声内镜明确判断。
胡端敏:
胃的上皮和黏膜下层较厚,所以胃内的囊肿较易区分是否来自黏膜下层;其他部位的上皮和黏膜下层相对较薄,不易区分来自黏膜肌层的平滑肌瘤或黏膜层的囊肿。
脂肪瘤、囊肿会有所谓的pillow sign(枕头征),触之深凹并有回弹;一些实体肿瘤则较硬,有滑动感。间质瘤则鼓鼓的,张力比较高,可滚动。有时候除了小探头的扫查,依靠经验和小技巧来做一些判断甚至猜测——我认为,技术上需要精益求精,而在临床面对每个病例时,应该以患者的利益为先,利用所有的技术和方法给出综合判断。
另外,无法区分囊肿和流动的血管时,可以增加增益(GAIN)的数值至最大,观察是否出现点状回声(流动的血红细胞),如超声图像还是均匀的低回声,则提示囊肿和间质瘤可能。
此外还需警惕动脉瘤。大部分静脉瘤镜下明显呈蓝色,在黏膜下,通常瘪瘪的,所以有时镜下就已经可以看到孤立性静脉瘤;而动脉瘤,除黏膜下层的孤立动脉,另外就是外压动脉(多数来源于其他血管)。所以不要单纯在一个平面下看,一定要多个平面反复探查;黏膜下的孤立动脉压力远高于静脉,所形成的截面就像指环状样为完整的一圈,这时建议不要动手进行ESD等手术,随访即可(尤其<1cm时)。
临床上超声内镜其实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用时我们要给自己留三条防线(不犯错;尽量判断层次;尽量明确诊断但不强求)。
“还是需要一点眼明手快”
Q2:食管各段都能储水吗?操作有什么技巧?
龚婷婷:
食管的储水确实比较难。特别是患者贲门部位如果特别松的话,几乎存不住水。现在有注水镜,双钳道内镜,或者水囊等方法帮助我们探查。
如果没有这些手段,只有普通胃镜加小探头,还是需要一点眼明手快。就是有那么几个的收缩的蠕动波,在几秒内出现了一个显示的时间,这时既要看内镜下的图像和超声探头的图像,还要兼顾手上内镜和探头的操作,确实会忙不过来。所以,应当多多操练,抓住某一个间歇点,获得清晰的图像。
梅俏:
确实需要充分利用食道收缩舒张短暂的间歇期,一下舒张开了,在这5、6秒的时间内迅速注水,同时注意观察内镜图像,前后移动探头,并注意内镜角度的调整,迅速锁定超声图像,找到理想的扫描平面,判断出病灶起源。
第二,对于小的黏膜下隆起,一定要撑开食道皱襞,仔细辨别,特别是食道内小静脉和小病灶,经常会干扰我们的判断。
第三,对于食道入口,我的体会特别深刻。早期没有小探头,只有型号较老的环扫镜,内镜前端特别硬,很难操作,病人也受罪,扫查下来还是无法判断,很多时候都是结合猜测。但是环扫镜我认为对贲门还是有点优势的,反而可以扫查清楚。
胡端敏:
食道上端空间小,流水太快,选择注水镜或双腔镜又怕病人窒息,因为流量难以控制。
我自己会在体外首先把探头插入内镜,预留在活检孔道中,节约时间,再进镜确认病变位置,快速吸气至镜下视野消失,然后快速注水,推入探头,食道上段的腔道相对狭窄,只要少量的水就可以;另外,当患者左侧卧位的时候,屏幕左边是重力低位,如果病灶有一部分在这个位置,就比较好解决,就像ESD,我们通常也是从这一端开始手术的。
“尽量不要让自己有预判”
Q3:(内镜下)病灶显示明确,但消化道壁的分层不清晰怎么办?
胡端敏:
超声内镜的图形层次清楚,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超声的扫查平面一定要跟消化道壁垂直,要跟病灶垂直,有些部位很难垂直,但我们要尽量克服解剖障碍。
很明显,食管如果解决了储水问题,他的超声成像是所有消化道壁中最好的。
至于下消化道壁,在肠道转弯的地方成像会不太好,层次比较虚,就是因为无法有效垂直;在胃底、大弯等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十有八九是因为探头没有垂直病灶。
梅俏:
对!食道、十二指肠都是可以较理想地做到垂直的,而胃体大弯,特别胃底,虽然十分困难,但仍然要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尝试,一定要将病灶与探头平行,否则的话就非常难以判断,甚至发生误判。
另外,非常同意胡主任刚刚提到的,一个病灶,一定要在不同的(扫查)平面上综合判断,不能单纯的通过一个平面判断,有时候会有一些混杂的回声需要仔细地鉴别。
胡端敏:
其实刚才姚主任提到的,小探头和ESD容易操作的部位一致,他们所需要的探查和剥离平面是一致的。
龚婷婷:
确实,有时碰到胃底、胃角,这些部位实在无法平行。但是还是要努力尝试,相对达到垂直于病灶的要求,通过不同的层次,切面去判断;越是这些困难的部位越是不能通过一个平面下判断。千万不要先入为主,初学者容易根据内镜下的报告对病灶有预判,带着这种预判去做超声探查,一旦看到了某个截面符合了你的心理预想后,就是认为确实是这一结论,尽量不要让自己有预判。
声明
富士胶片内镜世界(LIFE World)所登载的内容及其版权和使用权归作者本人与富士胶片所有。如发现会员擅自复制、更改、公开发表或其他以盈利为目的的使用,富士胶片将追究其法律责任。网站信息中涉及的治疗手技皆为术者个人针对该名患者特定体质及健康状况所采取的手法;术者对器械和药品种类的选择,也受到手术发生时间、地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相关内容及信息仅供会员参考。如盲目使用网站信息中涉及的治疗手技而发生意外,恕富士胶片及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内容
-
见“微”探源(超声微探头主题)2024/10/17黄鑫薪: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的超声微探头检查的临床实践和心得体会
本期讲座黄鑫薪医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 黏膜下隆起的超声识图介绍
- 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的超声特点
- 超声微探头SP-900初体验
-
见“微”探源(超声微探头主题)2024/09/24王钰虹:超声微探头在直肠黏膜下肿瘤的应用直肠SMT中,以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最为常见,《欧洲神经内分泌肿瘤协会(ENETs)结直肠患者管理共识指南》提到,肠镜下发现神经内分泌肿瘤,首选超声内镜检查,接下来再考虑治疗。
-
见“微”探源(超声微探头主题)2024/08/26李茵:超声内镜联合粘膜下注射鉴别早期食管癌病例分享
本期讲座李茵医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 病例分享
- 心得体会
-
见“微”探源(超声微探头主题)2023/03/07单宏波:粘膜下注液联合内镜超声鉴别早期食管癌的应用范围和规范化操作
本期讲座单宏波教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 黏膜下注液联合EUS区分T1a和T1b期食管癌
- 黏膜下注液标准程序SOP
- 黏膜注射后的EUS图像以及提高EUS图像质量的方法
-
见“微”探源(超声微探头主题)2023/01/09黎建军:超声微探头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和早癌中的诊断价值及扫查流程
本期讲座黎建军教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 消化道管壁结构与超声图像
- 超声微探头的特点、操作技巧和洗消注意事项
- 食管早癌、胃早癌以及黏膜下肿物病例
- 提高超声微探头效能的方法
-
见“微”探源(超声微探头主题)2022/12/21胡端敏:超声微探头识别上消化道“外压结构”的策略和技巧
本期讲座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 食道的外压(食道的假瘤子)
- 胃的外压(胃的毗邻)
- EUS识别“假瘤子”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