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网站正在升级维护中,浏览可能出现不稳定,若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专家专栏

EXPERTS COLUMN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牌活动 >  自治医科大学消化内科团队 >  群英汇聚讲座

【中日交流·自治同学会】EP01 下消化道专题

2020-09-08


-  LCI下更容易发现色调对比不明显的平坦型病变

白光下偏小的息肉漏诊率将近26%,开启LCI模式后不但更容易判别偏小息肉,且对息肉与腺瘤的检出率也比白光下观察更有优势

BLIBLI放大模式同样适用于JNET分型

全新口袋法(PCM-CT);口袋切割开放时,可通过牵引器械让口袋开放时操作更稳定


中日专家交流互动:


Q:如何做好大尺寸LST病灶的术前精准评估

-  凹陷部位尺寸较大的病变,内镜下观察会呈现弯曲不平或凹陷状,且使用透明帽会使内镜视野变窄进而影响观察,故可通过送气拉伸病变进行观察。通过拉伸,看起来凹陷的部位会显得平坦,从而容易观察。

-  较大病变无法全周确认,故可集中观察几点;有无凹陷,有无结节。


Q:困难部位ESD手术策略:如何保证剥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此病例(视频中提问第一例)位于横结肠,若操作性欠佳时可使用双气囊小肠镜(DBE)辅助,帮助术者提高术中操作性。

-  此外,术中不要过多充气,因为过多充气容易导致肠壁膨胀变薄,使用电刀时容易穿孔。

-  术中可通过抽气保持黏膜整体厚度,这样行ESD时可提高安全性。


QLCI在溃疡性大肠炎中的临床应用

-  溃疡性大肠炎不易发现主要原因为多因素,有未分化型,混合型,背景黏膜存在炎症等多表现。使用LCI可区分炎症性发红和肿瘤性发红等色调差异进而判断病变。但并不是所有病变都易判断,此时可并用靛胭脂和活检综合性判断病变。


Q:溃疡性大肠炎伴有重度异型增生的患者在行ESD时的注意事项

-  溃疡性大肠炎在术中,存在未分化型或混合型等多因素类型,发展也快。即便发现一处病变也可能存在多处病变于不同时间的发生。病变边界在内镜观察下也不易判别,周围黏膜存在炎症,即便手术处理了一处病变,由于黏膜本身存在炎症,后期很有可能会于不同处复发。

-  其次黏膜存在纤维化,在行ESD时从技术上相当困难。所以是否需行ESD需从各方面因素考虑。

-  根据不同患者考虑不同方案。例如,70多岁的高龄患者,当溃疡性大肠炎控制较佳,在有明显的异型性增生的情况下,比起大肠全切行ESD会对患者负担更小。但若是一位年轻患者,全肠道存在炎症,且溃疡性大肠炎控制较差,当这类患者发现存在重度异型性增生,边界不明显且为非分化型的情况下,考虑不适合行ESD。所以是否行ESD需根据不同的患者,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受益与风险综合分析。


Q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在中国国内一部分医院有使用,但只使用重病患者,目前日本对粪菌移植是什么情况

-  关于粪菌移植,在日本有很多针对溃疡性肠炎的研究,包括为安倍前首相治疗的日本庆应大学团队,但目前还未得到较好的结果。但对于克罗恩病的治疗,有取得一定的初期结果,期待将来的研究结果。其他在临床上的运用,如肥胖治疗等,但还未广泛开展临床研究。


Q:术前如何有效的判断病变浸润度

-  推荐使用BLI放大观察,与JNET分型对照判断。结节性病变可结合EUS判断。若放大观察下发现JNET b或Ⅲ,进行靶向活检发现存在间质纤维化的情况下,通常内镜治疗也很难达到治愈性切除,故一般选择外科手术。(流程即:BLI放大观察→JNET分类对照→EUS辅助→靶向活检)

-  部分医生认为大肠病变活检容易留疤进而影响后续ESD,所以尽可能不活检,但活检疤痕在行EMR时可能会造成影响,但行ESD时无特别影响。


Q:双气囊小肠镜(DBE)和单气囊小肠镜(SBE)如何选择,哪种更具优势

-  双气囊小肠镜(DBE)肯定比单气囊小肠镜(SBE)有优势,就如四轮驱动车与双轮车的区别。且在插入性,内镜稳定性各方面双气囊小肠镜都占优势。但在大肠病变仅追求插入稳定性时,也可使用单气囊小肠镜。


Q:结肠SSA/P内镜下诊断要点;与增生性息肉如何鉴别提高诊断准确率,LCI是否有帮助

-  检出SSA/P的要点是观察大肠黏膜黏液。大肠黏膜上有过多的黏液付着时,增生性息肉或者SSA/P的可能性非常高。所以术前准备(日本称为:前处理)是非常重要的。术前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边冲洗边观察,在冲洗肠道内残渣的同时,也容易把黏液冲走。这样就无法看到黏液的正常状态进而无法准确判断病变,所以充分的术前准备对准确判断至关重要。关于区别增生性息肉和SSA/P,需要进行放大观察。另外,通常升结肠容易有SSA/P。黏液较多偏大的病变Ⅱa形状的,第一时间怀疑SSA/P进行观察。

-  典型的增生性息肉容易发生在乙状结肠,病变看起来较小且发白。SSA/P观察时使用LCI对比白光更容易发现病变。

-  可以通过放大观察Pit pattern来发现病变。

*此处山本博德教授有深入解答,林芳和教授用了具体病例直观说明,详细解说请参考回放视频


QLCIBLI的主要临床价值

-  LCI对于平坦型等白光下容易漏诊、难以发现的病变更有优势

-  BLI放大下可通过观察表面构造、血管结构,判断组织学类型与浸润深度


线上提问解答:


Q:今后人工智能在对于胃早癌治疗上会有什么突破吗?

-  我个人认为,AI将来可能对于发现微小病变、发现与周围色差较小的病变、预测病变的浸润深度有临床价值。

-  另外,可进一步提高病理诊断的效率。

-  AI不仅作为一项功能被加载在医疗器械中,未来更有可能是不同种类的器械通过互联网双向交流信息,建立庞大的数据库。如同智能手机系统,可随时随地将最新的技术在世界各处得以运用,作为人类不断进化的财产并得以共享。


Q:间质纤维化在放大内镜观察下何处是容易活检阳性的部位

-  可在BLI放大下观察的JNETⅢ表现处进行靶向活检。

-  也可与结晶紫染色下工藤分类:Vi型重度不规则处,VN Pit处靶向活检,与上方结果是一样的。

-->

活动介绍:

桃李满天下之自治同学会是由日本自治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团队与来自中国的自治进修医师共同参与的线上分享与答疑活动。通过中日专家团队对疑难病例的分享交流以及问题探讨,增进中日内镜医师之间的交流,秉承中日双方共同进步的目的,为中国内镜诊疗的提高做出贡献。


*以下为部分摘要,完整内容请观看活动视频。

*以下内容中所有出现的LCI指联动成像技术(LCILinked Color Imaging);BLI指蓝光成像技术(BLIBlue Light Imaging)。


本期活动出席中日专家(排名不分先后)

日方专家

山本博德、林芳和(自治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中方专家

丁伟群、毛奇琦(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刘岩、闵敏(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金杭斌(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张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高原(安康市中心医院)

杨明(上海森茂诊疗所)


林芳和教授经验分享:



-  LCI下更容易发现色调对比不明显的平坦型病变

白光下偏小的息肉漏诊率将近26%,开启LCI模式后不但更容易判别偏小息肉,且对息肉与腺瘤的检出率也比白光下观察更有优势

BLIBLI放大模式同样适用于JNET分型

全新口袋法(PCM-CT);口袋切割开放时,可通过牵引器械让口袋开放时操作更稳定


中日专家交流互动:


Q:如何做好大尺寸LST病灶的术前精准评估

-  凹陷部位尺寸较大的病变,内镜下观察会呈现弯曲不平或凹陷状,且使用透明帽会使内镜视野变窄进而影响观察,故可通过送气拉伸病变进行观察。通过拉伸,看起来凹陷的部位会显得平坦,从而容易观察。

-  较大病变无法全周确认,故可集中观察几点;有无凹陷,有无结节。


Q:困难部位ESD手术策略:如何保证剥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此病例(视频中提问第一例)位于横结肠,若操作性欠佳时可使用双气囊小肠镜(DBE)辅助,帮助术者提高术中操作性。

-  此外,术中不要过多充气,因为过多充气容易导致肠壁膨胀变薄,使用电刀时容易穿孔。

-  术中可通过抽气保持黏膜整体厚度,这样行ESD时可提高安全性。


QLCI在溃疡性大肠炎中的临床应用

-  溃疡性大肠炎不易发现主要原因为多因素,有未分化型,混合型,背景黏膜存在炎症等多表现。使用LCI可区分炎症性发红和肿瘤性发红等色调差异进而判断病变。但并不是所有病变都易判断,此时可并用靛胭脂和活检综合性判断病变。


Q:溃疡性大肠炎伴有重度异型增生的患者在行ESD时的注意事项

-  溃疡性大肠炎在术中,存在未分化型或混合型等多因素类型,发展也快。即便发现一处病变也可能存在多处病变于不同时间的发生。病变边界在内镜观察下也不易判别,周围黏膜存在炎症,即便手术处理了一处病变,由于黏膜本身存在炎症,后期很有可能会于不同处复发。

-  其次黏膜存在纤维化,在行ESD时从技术上相当困难。所以是否需行ESD需从各方面因素考虑。

-  根据不同患者考虑不同方案。例如,70多岁的高龄患者,当溃疡性大肠炎控制较佳,在有明显的异型性增生的情况下,比起大肠全切行ESD会对患者负担更小。但若是一位年轻患者,全肠道存在炎症,且溃疡性大肠炎控制较差,当这类患者发现存在重度异型性增生,边界不明显且为非分化型的情况下,考虑不适合行ESD。所以是否行ESD需根据不同的患者,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受益与风险综合分析。


Q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在中国国内一部分医院有使用,但只使用重病患者,目前日本对粪菌移植是什么情况

-  关于粪菌移植,在日本有很多针对溃疡性肠炎的研究,包括为安倍前首相治疗的日本庆应大学团队,但目前还未得到较好的结果。但对于克罗恩病的治疗,有取得一定的初期结果,期待将来的研究结果。其他在临床上的运用,如肥胖治疗等,但还未广泛开展临床研究。


Q:术前如何有效的判断病变浸润度

-  推荐使用BLI放大观察,与JNET分型对照判断。结节性病变可结合EUS判断。若放大观察下发现JNET b或Ⅲ,进行靶向活检发现存在间质纤维化的情况下,通常内镜治疗也很难达到治愈性切除,故一般选择外科手术。(流程即:BLI放大观察→JNET分类对照→EUS辅助→靶向活检)

-  部分医生认为大肠病变活检容易留疤进而影响后续ESD,所以尽可能不活检,但活检疤痕在行EMR时可能会造成影响,但行ESD时无特别影响。


Q:双气囊小肠镜(DBE)和单气囊小肠镜(SBE)如何选择,哪种更具优势

-  双气囊小肠镜(DBE)肯定比单气囊小肠镜(SBE)有优势,就如四轮驱动车与双轮车的区别。且在插入性,内镜稳定性各方面双气囊小肠镜都占优势。但在大肠病变仅追求插入稳定性时,也可使用单气囊小肠镜。


Q:结肠SSA/P内镜下诊断要点;与增生性息肉如何鉴别提高诊断准确率,LCI是否有帮助

-  检出SSA/P的要点是观察大肠黏膜黏液。大肠黏膜上有过多的黏液付着时,增生性息肉或者SSA/P的可能性非常高。所以术前准备(日本称为:前处理)是非常重要的。术前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边冲洗边观察,在冲洗肠道内残渣的同时,也容易把黏液冲走。这样就无法看到黏液的正常状态进而无法准确判断病变,所以充分的术前准备对准确判断至关重要。关于区别增生性息肉和SSA/P,需要进行放大观察。另外,通常升结肠容易有SSA/P。黏液较多偏大的病变Ⅱa形状的,第一时间怀疑SSA/P进行观察。

-  典型的增生性息肉容易发生在乙状结肠,病变看起来较小且发白。SSA/P观察时使用LCI对比白光更容易发现病变。

-  可以通过放大观察Pit pattern来发现病变。

*此处山本博德教授有深入解答,林芳和教授用了具体病例直观说明,详细解说请参考回放视频


QLCIBLI的主要临床价值

-  LCI对于平坦型等白光下容易漏诊、难以发现的病变更有优势

-  BLI放大下可通过观察表面构造、血管结构,判断组织学类型与浸润深度


线上提问解答:


Q:今后人工智能在对于胃早癌治疗上会有什么突破吗?

-  我个人认为,AI将来可能对于发现微小病变、发现与周围色差较小的病变、预测病变的浸润深度有临床价值。

-  另外,可进一步提高病理诊断的效率。

-  AI不仅作为一项功能被加载在医疗器械中,未来更有可能是不同种类的器械通过互联网双向交流信息,建立庞大的数据库。如同智能手机系统,可随时随地将最新的技术在世界各处得以运用,作为人类不断进化的财产并得以共享。


Q:间质纤维化在放大内镜观察下何处是容易活检阳性的部位

-  可在BLI放大下观察的JNETⅢ表现处进行靶向活检。

-  也可与结晶紫染色下工藤分类:Vi型重度不规则处,VN Pit处靶向活检,与上方结果是一样的。

推荐内容

联系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