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至高级会员解锁所有内容!

移步至“会员中心”,完善资料并上传医师执照,即可升级至高级会员权限,浏览本站所有内容,包括使用培训软件、参与大赛和培训报名等。

去上传

细支气管镜是否是肺外周病变(PPLs)诊疗中超细支气管镜与常规支气管镜的理想折中选择?一项回顾性研究

收藏已收藏
127
文献解读

细支气管镜是否是肺外周病变(PPLs)诊疗中超细支气管镜与常规支气管镜的理想折中选择?一项回顾性研究

2025/06/18文献解读
收藏已收藏
127
查看全文

image.png


Lanfranchi F, Castelli G, Mancino L, Foltran G, Michieletto L. Is the Thin Bronchoscope the Right Compromise Between Ultrathin and Conventional Bronchoscopy for Peripheral Pulmonary Lesions (PPLs)? A Retrospective Study.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25; 14(11):3855. https://doi.org/10.3390/jcm14113855


结论:

使用细支气管镜(TB)可以在常规支气管镜(CB)难以到达远端气道与超细支气管镜(UTB)难以处理并发症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当支气管征为阳性时, TB更易到达并采集肺外周病变(PPLs)样本,且诊断率更高,与病变大小无关。

  • TB优势:相比CB, TB 更易到达肺外周且诊断率更高,易于由经过良好培训的肺科医生执行。相比UTB,虽然TB的诊断率略低,但其能够兼容更大、更多种类的器械,便于重复取样和管理潜在并发症。同时,无需借助额外引导系统,降低操作的复杂性和成本。

  • 未来研究方向:需进一步研究来评估TB结合其他相关操作(如冷冻活检),是否可以进一步提高TB的诊断率;以及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来明确影响TB诊断率的相关因素。

 

影响因子:3.05

 

关键词:细支气管镜;肺癌;肺外周病变;R-EBUS


研究背景与目的:

  • 背景:肺外周病变(PPLs)是当前支气管镜检查面临的挑战。随着新的内镜技术的发展,如今能够更好地到达PPLs。对于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前化疗与显著更高的无事件生存率相关,这意味着在PPLs可切除手术前进行组织学评估变得十分必要。

  • 目的:评估细支气管镜(TB)对常规支气管镜(CB)无法到达、疑似肺癌的PPLs的诊断率。


研究方法:

  • 研究设计与人群: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在意大利威尼斯的Ospedale dell’Angelo医院接受常规支气管镜检查的PPLs患者,共176例。其中26例患者的PPLs无法通过CB到达,随后使用TB进行检查。

  • 细支气管镜操作:该 26 例患者均在中度镇静下接受TB检查,使用的是外径4.1mm、工作通道2.0mm的EB-710P型细支气管镜。根据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和胸部CT影像,选择是否使用径向超声(R-EBUS)、R-EBUS+透视等工具进行引导。使用2.0mm活检钳或常规TBNA针进行目标病变采样,采样数量和部位根据快速现场评估(ROSE)结果来确定。


Jcm 14 03855 g002

图1:用细支气管镜 (EB-710p) 取样的肺外周病变的胸部 CT 扫描示例图


Jcm 14 03855 g003

图2:径向超声(R-EBUS)图像显示下方的实变形态证实病灶位置。

 

研究结果:

  • 诊断率: 26例患者中,TB的总体诊断率为 65% (17/26)。其中,病变直径大于 20 mm的诊断率为 76.5% (13/17),病变直径小于 20 mm的诊断率为 55% (5/9)。当CT 扫描显示支气管征的PPLs时,细支气管镜的诊断率显著更高(76.5% vs. 40%,p = 0.04),且与PPLs大小无关。

  • 病理结果:共获得17例癌症诊断,其中11例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包括8例腺癌、3例鳞状细胞癌等。在诊断组中,11/15患者的样本足以进行PDL-1分析,8/17的样本进行了NGS检测,其中50%的样本组织量足以进行完整的癌症基因分型。

  • 并发症:未观察到与患者相关的并发症,如气胸、纵隔炎、大咯血、呼吸衰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心脏不良事件等。


image.png

表1:患者、PPLs尺寸、活检次数和诊断率的描述性统计数据。


image.png

表2:诊断组和非诊断组的PPLs尺寸、径向超声(R-EBUS)、活检工具的使用情况以及支气管征象统计情况。


讨论:

  • 诊断率提升:研究表明,在尝试使用CB失败后使用TB可提高诊断率,且无需使用额外的引导系统,如虚拟支气管镜导航VBN、电磁导航(EMN)、锥形束CT(CBCT)等。在本研究中,TB的诊断效率在支气管征阳性的情况下显著提高,这可能是因为R-EBUS能够到达病变部位时,活检工具也更有可能到达目标。

  • 与超细支气管镜(UTB)对比:TB在诊断效率上略低,但TB工作通道更大,可操作性高,能够使用更大的活检器械,与更多种类的器械兼容,便于重复取样和管理潜在并发症。此外,TB的使用无需额外的引导系统,降低操作的复杂性和成本。

 

研究局限性:

  • 样本量与统计分析:该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样本量有限,限制了更复杂的统计分析,如多变量回归。

  • 未使用其他引导系统:研究中未使用如VBN、EMN或CBCT等额外的引导系统,这可能意味着TB的诊断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 活检工具的选择:研究中仅使用了TBNA针和活检钳,未来可以考虑评估更小的冷冻探针等新型工具,以确定其是否能够进一步提高诊断效率。

 

点击此处查看原文

声明

富士胶片内镜世界(LIFE World)所登载的内容及其版权和使用权归作者本人与富士胶片所有。如发现会员擅自复制、更改、公开发表或其他以盈利为目的的使用,富士胶片将追究其法律责任。网站信息中涉及的治疗手技皆为术者个人针对该名患者特定体质及健康状况所采取的手法;术者对器械和药品种类的选择,也受到手术发生时间、地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相关内容及信息仅供会员参考。如盲目使用网站信息中涉及的治疗手技而发生意外,恕富士胶片及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最新留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