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 us you will be able to get the following rights
Get fresh academic and clinical information
Sign up for exclusive endoscopy contests and training courses
Use online training software
Watch the LIVE of academic conferences and surgery
富士胶片Synapse 3D可用作监测COVID-19肺炎动态变化的有效定量方法
富士胶片Synapse 3D可用作监测COVID-19肺炎动态变化的有效定量方法
自2019年12月起,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球,防疫抗疫自是刻不容缓。富士胶片集团有限公司,运用Synapse®3D系统,积极配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专家深入研究新冠肺炎和患者的病情发展。
目标:
针对新型冠状肺炎患者的三维CT(3D-CT)图像,定量分析肺和肺炎的动态变化。
方法:
对2020年1月3日至2月29日接受胸部CT检查的110例实验室确诊COVID-19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胸部CT将肺炎病变分为早期、进展期、高峰期和吸收期四个阶段。计算机辅助诊断(CAD)系统计算全肺体积(TLV)、低吸收区百分比(LAA%)、肺炎体积、磨玻璃样阴影体积(GGO)、实变体积加GGO/实变。CT评分由放射科医师进行视觉评估。
四个阶段的肺部和肺炎参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及多重比较检验。采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SPSS)CT评分与肺炎体积、四个阶段中LAA%与肺炎体积的关系。
结论:
在COVID-19患者的随访中,定量3D-CT可以作为常规CT的有益补充。定量评估COVID-19患者肺部和肺炎的动态变化可能有助于患者的常规管理。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2019;计算机体层摄影(CT);CT评分;CAD(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低衰减区
背景
对于新冠病毒(COVID-19)的大流行,迫切需要快速准确的诊断。 COVID-19疫情暴发以来,除RT-PCR外,胸部CT作为一种方便、高灵敏度的筛查、诊断和随访工具被广泛使用。 伴实性或非伴实性双侧肺磨玻璃影是COVID-19最常见的肺部表现。近期有研究将COVID-19肺炎典型CT临床表现描述成病程早期、进展期、高峰期和吸收期四个阶段。半定量CT评分可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是日常实践中简单的指标。然而,放射科医师解释胸部CT受限于较大的观察者间差异、耗时和效率低下。
COVID-19患者随访计划中未考虑除肺炎病灶外的一系列肺部改变。LAA%可用来描述肺部疾病的严重程度;低衰减区(LAAs)代表肺气肿破坏的单个区域。既往研究未考虑COVID-19患者并发慢性肺异常,如肺气肿和间质性肺病。Colombi等人发现,在COVID-19肺炎患者中,初始CT上通气良好的肺容积可能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并可作为重症监护病房(ICU)入院或死亡的预测指标。
迄今为止,除了Mo等发现COVID-19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在出院前肺容积受损外,尚无COVID-19患者住院期间肺功能数据。以往的研究表明,一些康复患者感染了其他冠状病毒肺炎[如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可能会导致肺部持续受损,这种情况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监测COVID-19患者治疗后肺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这可能决定后续肺功能检测和肺康复的必要性。
本研究旨在利用计算机辅助诊断(CAD)系统,在COVID-19患者三维CT (3D-CT)上量化肺部和肺炎的序列变化,为医护人员快速、准确评估COVID-19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反应提供影像学手段。这可能在疾病监测、早期干预和确定入院时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材料和方法
研究人群
本回顾性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放弃知情同意。从2020年1月3日到2月29日,共有185名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入住指定医院。
纳入标准如下:
(1)患者经咽拭子RT-PCR检测COVID-19核酸阳性(至少采集两份样本,间隔至少24小时);(2)住院期间至少有1次胸部CT阳性;(3)患者行随访胸部CT。
根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COVID-19指南(试行第七版),将该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危重四类。排除胸部CT持续阴性患者,或接受x线检查的危重患者。下图为患者入组流程图。最后纳入110例COVID-19患者进行分析。
CT 检查
所有患者行胸部检查CT, 未使用造影剂
CT定量分析
根据先前的一项研究,胸部CT上的早期、进展期、高峰期和吸收期分别定义为初始症状出现后的0-4、5-8、9-13和14天。采用CT评分系统评估各肺受累面积/肺炎程度:0: 0%; 1:1 - 25%; 2: 26 - 50%; 3: 51 - 75%; 4:76-100%。CT评分(范围0-20)通过汇总五个肺叶得分得出。所有胸部CT图像均由两名具有10年以上经验的放射科医生独立检查,他们对临床和实验室结果不知情。任何分歧都被一致意见解决。
将胸部CT图像导入富士胶片Synapse Imaging Intelligence (Fujifilm Medical Systems, Tokyo, Japan)
Synapse 3D系统:
1. 自动提取双肺,识别支气管,并确定叶间裂位置准确计算肺叶体积
2. 可通过简单拖动感染区域的两端,就能自动提取出肺炎区域
两个心胸放射科医生通过Synapse 3D检查病灶分割,当系统无法完全识别时,通过勾画叶间裂和感染区域的轮廓进行手动修正。
根据分割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肺野区CT值阈值<-950 Hounsfield Unit (HU)的被视为LAA。全肺LAA占比(LAA%)会自动计算。通过对肺炎病灶CT值进行阈值化,识别GGO和实变,其值范围分别为−800 ~−300 HU和−300 ~ 50 HU。GGO和实性区域的体积和占比也会被自动计算。
图:在COVID-19肺炎的四个阶段使用Synapse 3D进行肺分析的例子。(a)早期的轴向、冠状、矢状面多面重建视图和容积渲染图(从左到右)。(b)进展期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多面重建图和容积渲染图(从左到右)。(c)峰值期的轴向、冠状和矢状面多面重建图和容积渲染图(从左到右)。(d)吸收阶段的轴向、冠状和矢状面多面重建图和容积渲染图(从左到右)。黄色区域为右上叶,蓝色区域为右中叶,绿色区域为右下,橙色区域为左上叶,粉色区域为左下叶。
图:COVID-19肺炎患者四个阶段的LAA视图,肺野区CT值阈值<-950 HU的被视为LAA。可显示早期(a)、进展 (b)、峰值 (c)、吸收期(d)四个阶段LAA分布的轴向、冠状、矢状面二维(2D)和三维(3D)图像(从左到右)。三维图像上绿色区域为肺炎病灶。
图:在区分感染区域后,自动提取GGO和实性区域。通过对肺炎病灶CT值进行阈值划分,分别识别出GGO(绿色区域)和实变(粉色区域),取值范围分别为−800 ~−300和>-300 HU。图中为GGO及实变在早期(a)、进展期(b)、峰期(c)、吸收期(d)的轴向、冠状、矢状面的多面重建图(从左到右)。
统计学分析
计算机辅助诊断(CAD)系统计算全肺体积(TLV)、低吸收区百分比(LAA%)、肺炎体积、磨玻璃样阴影体积(GGO)、实变体积加GGO/实变。CT评分由放射科医师进行视觉评估。
四个阶段的肺部和肺炎参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及多重比较检验。采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SPSS)CT评分与肺炎体积、四个阶段中LAA%与肺炎体积的关系。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version 23, SPSS Inc., Chicago, IL, USA).
结果
临床特征
11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2±12.8岁(范围:14 ~ 80岁),其中男性65例(59.1%)。100名患者(90.9%)为中度,10例(9.1%)患者为重度。共进行了534次胸部CT扫描,平均每个患者4次(四分位差范围为3-5次)。早期、进展期、高峰期和吸收期CT扫描数分别为91次(17.0%)、188次(35.2%)、39次(7.3%)、216次(40.4%)。 共62人(56.4%)、89人(80.9%)、18人(16.4%)、95人(86.4%)分别经历早期、进展期、高峰期和吸收期。
肺和肺炎参数的比较(参数由Synapse 3D生成)
1. 与早期CT评分比较,进展期CT评分(7.6 ± 3.2 vs. 3.2 ± 2.1, P < 0.001)和峰值期(10.3 ± 4.4 vs. 3.2± 2.1, P < 0.001)明显增高。
2. 进展期肺总容积显著降低 (3.5 L 1.1 vs. 4.2 L 1.2, P<0.001)和峰值期(3.1 L 0.9 vs. 4.2 L 1.2, P < 0.001),然后在吸收期恢复(3.8 L 1.1 vs. 4.2 L 1.2, P = 0.008)。
3. 双侧下叶感染最严重
4. 肺炎体积在进展期(431.5 ± 409.3 cm3 vs. 73.8 ± 96.0 cm3, P < 0.001)和峰值期(568.1±470.6 cm3 vs. 73.8±96.0 cm3, P<0.001) 明显增加,然后在吸收期降低(291.0 ± 404.6 cm3 vs. 73.8 ± 96.0 cm3, P < 0.001)
5. 肺炎体积到峰值的平均时间为5.2±4.8天
6. 在早期,22名(22%)患者LAA%<5%,78名(70.9%)患者LAA% 5%-24%, 10名(9.1%)患者LAA% 25%-49%。LAA%在进展期(10.1 ± 6.6% vs. 13.7 ± 8.0%, P < 0.001)、峰值期(10.3 ± 5.7% vs. 13.7 ± 8.0%, P < 0.01) 和吸收期(9.8 ± 6.1% vs. 13.7 ± 8.0%, P < 0.001)降低。
7.GGO体积在进展期(230.6 cm3 ± 231.0 vs 41.4 cm3 ± 59.2, P < 0.001)和峰值期(328.3 cm3 ± 299.0 vs 41.4 cm3 ±59.2, P<0.001)增加,但在吸收期(155.4 cm3 ±204.7 vs 41.4 cm3 ±59.2, P <0.001)降低。
8. 实性体积在进展期(125.6 cm3 ± 122.1 vs 21.6 cm3 ± 30.9, P < 0.001)和峰值期(157.7 cm3 ± 124.4 vs 21.6 cm3 ± 30.9, P < 0.001)增加,但在吸收期(49.4 cm3 ± 71.5 vs 21.6 cm3 ± 30.9, P < 0.05)降低。
9: GGO/实性的比率在进展期(3.0 ± 4.0 vs 31.2 ± 160.5, P < 0.01),和峰值期(2.6 ± 2.7 vs 31.2 ± 160.5, P < 0.05)降低,在吸收期(9.5 ± 36.2 vs 31.2 ± 160.5, P < 0.05)增大。
CT评分和肺炎体积的关系
CT评分与肺炎体积显著相关,早期(r = 0.731, 95% CI: 0.614–0.816, P<0.001),进展期(r =0.761, 95% CI: 0.692–0.817, P < 0.001),峰值期(r = 0.715, 95% CI: 0.508–0.844, P <0.001),吸收期(r =0.669, 95% CI: 0.585–0.738, P < 0.001)
讨论
本研究量化了COVID-19患者住院期间肺部和肺炎的3D-CT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肺体积和LAA%在进展期、峰值期和吸收期降低。肺炎病变体积、GGO体积、实性病变体积在进展期和峰值期持续增加。GGO/实性的比率在进展期和峰值期显著降低,之后在吸收期轻微恢复。此外,我们发现在早期、进展期和吸收期, CT视觉评分与肺炎体积之间存在中度相关性。
肺是COVID-19最易受累的器官,典型的病理表现包括弥漫性肺泡上皮破坏、肺泡间隔纤维增生、透明膜形成和毛细血管损伤/出血。病理改变是COVD-19肺炎典型CT表现的基础。以往的研究观察到COVID-19肺炎在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上的时间依赖性变化可分为四个阶段。早期,双侧GGO以胸膜下分布为主。随后,感染迅速发展为弥漫性GGO,伴铺路石征、空气支气管征和实变。之后,一些患者的感染在大小、数量和密度方面增加到高峰。支持治疗控制感染后,实变逐渐吸收并纤维化,但因实变吸收而出现GGO。本研究的定量分析很好地反映了时间进程上肺的胸部CT变化。本研究观察到肺炎区域体积、GGO和实变在进展期明显的增长,在峰值期缓慢增长,在吸收期明显降低。肺炎体积到峰值的平均时间为5.2±4.8天。GGO/实变的比在进展期和峰值期持续降低,在吸收期略有回升。及时监测全肺炎、GGO和实变的变化,有利于评价COVID-19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调整临床分期。
CT半定量评分可根据肺受累面积或程度评估COVID-19病情严重程度。这种标记简单,在临床环境中很容易获得,不需要任何后处理。但是,当COVID-19肺炎病变多发或不规则时,这种评价稍有些主观。基于CAD的定量CT可能优于基于CT视觉评分的传统半定量方法。尽管CT评分存在局限性,但本研究发现CT视觉评分与CAD系统测量的肺炎体积之间存在中度相关性,提示CT评分在临床应用中是安全有效的。本研究显示,进展期和高峰期的CT评分明显高于早期和吸收期,这可能与炎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升高有关。杨等人发现重症患者的CT评分高于轻症患者,他们发现,使用CT评分大于19.5可以预测严重的COVID-19,具有较高的敏感性(83%)和特异性(94%),这与Liu等人的研究一致。Mahdjoub等发现入院时胸部CT评分可预测COVID-19患者的5天预后(如机械通气或死亡)。因此,CT评分有助于风险分级,识别进展迅速需要及时治疗的高危患者。
据我们所知,本研究首次证明了在胸部CT上COVID-19肺容积在进展期和高峰期显著减小,然后在吸收期缓慢增大,这可能提示COVID-19患者肺功能受损; 但这之后需要肺功能测试(PFT)来确认。以往的研究表明,间质性肺疾病中肺容积与PFT显著相关。自该病爆发以来,其对肺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以往的研究表明,SARS-CoV和MERS-CoV患者康复后可能会留下持续性的肺功能损伤。Mo等人发现,在COVID-19痊愈者中,最常见的肺功能异常是肺弥散功能降低,其次是限制性通气缺陷,这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最近的一份病例报告可能提示,老年COVID-19患者出院后更有可能出现残留放射学改变和肺功能受损。这些初步发现可能表明,有必要对COVID-19康复患者进行肺功能监测和康复。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评估肺容积而不增加额外健康费用的可能性。
本研究有一些局限性:
1. 是一篇回顾性研究
2. 由于排除了轻症和危重症,选择标准可能引入了选择偏差
3. 不同的CT扫描参数可能对基于软件的量化有潜在的影响
4. 一些患者不能很好地屏住呼吸呼吸,特别是重症患者,这可能会影响计算
5. 样本量相对较小,特别是在峰值阶段;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感染的潜在机制和传播模式,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对象
6. 其他患者的信息可能是一个混杂因素,如吸烟状况和预先条件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未被确定。
7. 没有观察分析其他肺结构的影响,如气道,血管和裂隙。
综上所述,定量3D-CT可作为COVID-19患者随访中常规CT的有益补充。定量评估COVID-19患者肺部和肺炎的动态变化可能有助于常规患者管理。
注:本文所涉及到的参考文献请至原文中查看。
声明
富士胶片内镜世界(LIFE World)所登载的内容及其版权和使用权归作者本人与富士胶片所有。如发现会员擅自复制、更改、公开发表或其他以盈利为目的的使用,富士胶片将追究其法律责任。网站信息中涉及的治疗手技皆为术者个人针对该名患者特定体质及健康状况所采取的手法;术者对器械和药品种类的选择,也受到手术发生时间、地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相关内容及信息仅供会员参考。如盲目使用网站信息中涉及的治疗手技而发生意外,恕富士胶片及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内容
-
文献解读2021/07/29富士胶片ELUXEO系列内镜系统窄带光在中央型肺癌的光动力治疗中的表现传统顺次式成像电子内镜系统在光动力操作中,光照区域会出现“泛白”现象,影响病灶视野与激光照射范围观察; 他拉泊芬钠光敏剂注射后,中央型肺癌病变区域无法在自体荧光(AFI)等特殊观察模式下正常显示,易出现假阴性; 支持同时式成像的内镜系统(富士胶片ELUXEO 7000内镜系统),可以对黏膜病变进行更精细观察,且在激光照射时病灶仍然在画面上可见; 使用富士胶片ELUXEO系统开启蓝光成像(BLI)模式时,在红色激光照射时也能清晰观察肿瘤范围,提高光动力疗法精度。
-
文献解读2021/01/29使用超声支气管镜直接进行支气管内活检(EBB)的可行性研究目前的呼吸介入临床诊疗中,支气管腔内活检(EBB)通常采用常规支气管镜配合活检钳完成,EBUS-TBNA则使用超声支气管镜。由于内镜构造不同,当遇到同时需要进行两种活检的病例时,更换内镜会带来更高的时间、洗消与维修成本。
-
文献解读2021/03/23Synapse 3D三维重建下的罕见气管分支及纵隔气管肺叶畸形要点:气管分支畸形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本文献报道罕见气管分支畸形合并纵隔气管肺叶畸形一例,并采用Synapse 3D三维重建方法还原病灶全貌。
-
文献解读2021/03/23Synapse 3D虚拟导航下的肺外周小结节经支气管镜注射标记与经皮标记的比对要点:采用Synapse 3D虚拟导航引导的经支气管镜染料注射标记方法,可用于胸腔镜肺部小结节楔形切除术前的病灶标记。该方法操作简便,且在多病灶标记,适用范围以及避免并发症等方面相比经皮注射方法具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