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 us you will be able to get the following rights
Get fresh academic and clinical information
Sign up for exclusive endoscopy contests and training courses
Use online training software
Watch the LIVE of academic conferences and surgery
龚伟:胃ESD_胃原发淋巴瘤合并早期腺癌一例
龚伟:胃ESD_胃原发淋巴瘤合并早期腺癌一例
*以下内容中所有出现的LCI指联动成像技术(LCI:Linked Color Imaging);BLI指蓝光成像技术(BLI:Blue Light Imaging)
嘉宾
後藤田卓志 | 日本大学医院
智发朝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王东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简要患者病史
男,82岁。
主诉:
确诊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月余,胃窦早癌半月。
现病史:
2月余前因中上腹饱胀不适于我院行胃镜检查示胃窦巨大肿物,病理:(胃窦)B细胞源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结合形态结构及免疫组化结果,考虑胃原发性高级别B细胞性淋巴瘤,肿瘤科予R-miniCHOP(利妥昔单抗 700mg d0,环磷酰胺600mg d1,长春新碱1mg d1,地塞米松7.5mg d1-5,多柔比星40mg d1)2次化疗,同时根除HP治疗。第3次入院化疗时复查胃镜发现胃窦0-IIc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腺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伴局灶癌变(中分化腺癌),拟入院行ESD手术。
镜下所见:
胃窦小弯侧偏前壁严重萎缩肠化背景内见一粗糙发红区域,整体呈轻微凹陷,范围约3.0X2.5cm,靛胭脂染色示病变边界清晰,胃小区及胃小沟紊乱,LCI模式下紫红色混杂橘色,紧邻病变肛侧见一大小约0.6cm愈合期溃疡,周边呈瘢痕样改变。BLI放大模式下病变整体呈棕褐色,病变边缘清晰。ME-BLI模式下病变整体呈棕褐色,病变边缘清晰,MS结构呈叶片样,大小不,方向性不一致,MV扩张,扭曲。
术前诊断:
胃窦原发性B细胞性淋巴瘤化疗后
胃窦黏膜内腺癌(中分化)
【术前精查】(0'00"-3'50")
精查要点:
术前的精查对确定病变的深度、范围非常必要。
胃窦小弯侧偏前壁见一0-Ⅱc型发红病变,范围约3.0X2.5mm,靛胭脂染色示病变边界清晰,表面发红,LCI模式下呈特征性紫红色混杂橘色。
LBI放大模式下病变整体呈棕褐色,边缘清晰,MS结构呈叶片样,大小不一,方向性不一致,微血管扩张,扭曲。
术前活检结合术中放大精查均排除肛侧溃疡为肿瘤性病变。
【ESD操作】
术中要点:
1.【标记3'50"-5'50"】在病变边缘0.5cm处环周标记。
2.【黏膜下层注射:5'50"-7'50"】用黏膜注射针行粘膜下注射,注射液为靛胭脂+玻璃酸钠+生理盐水混合溶液,肛侧因溃疡瘢痕影响抬举不佳。
3.【黏膜层切开:7'50"-11'40"】病变抬举好,环周切开。
4.【黏膜下层剥离:11'40"-34'00"】 补充注射液后逐渐于粘膜下层剥离,剥离过程中,见固有肌层多条穿支血管,用刀头电凝止血和预处理,病变边缘外肛侧邻溃疡处明显瘢痕纤维化,小心谨慎剥离,逐步完整剥离病变。
5.【创面处理:34'00"-35'55"】 检查创面,无穿孔,残留血管行电凝处理,冲洗未见活动性出血。
6. 取出切除病变充分伸展固定送检。
术后总结
白光内镜仍是常规筛查的重要手段,对于如何在广泛萎缩肠化的胃黏膜背景内识别出早期肿瘤性病变,LCI结合BLI放大观察具有较好的优势。此病变附近肛侧合并溃疡瘢痕,术前活检+放大精查将溃疡瘢痕和进展期癌进行鉴别,病变虽然邻近溃疡瘢痕,但存在明显界限,可行ESD治疗。术中充分注射,便于安全剥离;剥离过程中,见固有肌层较粗穿支血管,可用刀头或止血钳电凝止血和预处理;病变边缘外肛侧邻溃疡处明显瘢痕纤维化,由于黏膜下层无法隆起,可从瘢痕周围能隆起处开始剥离,逐步向瘢痕处靠拢,保持视野清晰的同时小心谨慎紧贴固有肌层剥离,逐步完整剥离病变。
术后病理
胃窦ESD标本:大小4.5x3.3cm,病变范围3.2x2.5cm;
组织学类型:中分化管状腺癌(Tub2);
大体分型:Type 0- IIc;
浸润深度:黏膜固有层(pT1a(M));
未见血管及淋巴管内癌栓;
切缘:垂直切缘和水平切缘阴性。
免疫组化:2007117﹣B04#:肿瘤细胞CK7(﹣)、CK20(+)、CDX2(+)、Muc2(﹣)、Muc5AC (﹣)、Muc6(﹣)、P53(﹣)、Her2(1+)、Ki67(80%+)、CD31示血管内癌栓(﹣)、D2 ﹣40示淋巴管内癌栓(﹣)、Desmin示粘膜平滑肌破坏(﹣)。
Q&A环节(专家解答请观看视频)
Q1:有瘢痕病灶的手术策略以及透明帽的选择
Q2:请问用的哪种黏膜下注射液体?
Q3:黏膜预切开的时候如何避免出血?
Q4:靛胭脂+玻璃酸钠+生理盐水的配比是多少?
Q5:肠道术前放大精查常规用结晶紫染色判断Pit pattern吗? 可以分享一下肠道美兰染色的经验吗?
Q6:麻烦介绍病变黏膜下纤维化明显处ESD的技巧
*术者使用器械:
ELUXEO 7000
EG-760Z(放大观察镜)
EG-760CT(上消化道治疗镜)
出处:2023年3月28日 镜诚所治消化道内镜治疗专栏沙龙 第11期
声明
富士胶片内镜世界(LIFE World)所登载的内容及其版权和使用权归作者本人与富士胶片所有。如发现会员擅自复制、更改、公开发表或其他以盈利为目的的使用,富士胶片将追究其法律责任。网站信息中涉及的治疗手技皆为术者个人针对该名患者特定体质及健康状况所采取的手法;术者对器械和药品种类的选择,也受到手术发生时间、地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相关内容及信息仅供会员参考。如盲目使用网站信息中涉及的治疗手技而发生意外,恕富士胶片及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内容
-
镜诚所治2025/05/13肖绪华:下咽早癌累及食管入口ESD病例一例
术中要点
1、【环周标记:2'08" - 3'23"】对于病变边界不清晰的位置,可以在弱放大下进行标记。建议下咽部采用小间隔标记帮助明确切割方向;同时沿着病灶边界标记预防术后狭窄。
1、【黏膜下层注射:3'24" - 4'10"】注射范围不宜太广,避免造成管腔狭窄。熟练度高可采用生理盐水+亚加蓝注射液,使用玻璃酸钠能够延长维持时间。
2、【黏膜层切开:4'11" - 10'06"】优先切开最困难的部位,即梨状隐窝窝底及内侧壁区域,可采用短距离来回“钟摆式”切开。
3、【黏膜下剥离:10'07" - 20'06"】按两边带动中央的顺序进行剥离,优先剥离高位,黏膜反转创造更大剥离空间。剥离时注意喉上神经等器官。
4、【创面处理及标本观察:20'07" - 21'00"】对于明显的血管夹住后进行短时间电凝,预防术后出血。
-
镜诚所治2025/04/25包崇举:食管-胃结合部巨大肿瘤双切口STER一例
术中要点
1、【建立食管隧道入口:9'10" - 9'39"】在肿瘤上方约5cm处黏膜下注射后逐步切开,建立隧道入口。
2、【建立黏膜下隧道:9'40" - 10'11"】补充注射液,边注射边进行剥离。
3、【隧道内分离肿瘤:10'12" - 11'30"】发现白色、不规则肿瘤,多见为平滑肌瘤,沿包膜逐步分离,
4、【胃底侧肿瘤表面开窗户,倒镜进行剥离:11'31" - 14'54"】肿瘤表面做切口,沿包膜逐步分离。正镜倒镜会师,完整切除肿瘤。将肿瘤经胃内切口推入胃腔,经贲门取出。
5、【创面处理:14'55" - 15'58"】食管腔入口无损伤,肿瘤无残留;电凝处理裸露血管。
6、【封闭入口:15'59" - 18'52"】夹闭胃底侧黏膜切口与食管隧道入口、
-
镜诚所治2025/03/25李风:乙状结肠LST一例
术中要点
1、【黏膜下层注射:4'42" - 5'05"】注射透明质酸与生理盐水(1:10)
2、【黏膜层切开:5'06" - 16'52"】大量使用电切,快速切开黏膜与黏膜肌层,进入黏膜下层。随后进行口侧注射与口侧切开,实现环周切开。
3、【黏膜下剥离:16'53" - 24'32"】剥离病变,部分病变建议使用锥形治疗帽,辅助更好的进入黏膜下层。
4、【创面处理及标本观察:24'32" - 26'00"】止血夹止血,处理创面。
-
镜诚所治2025/02/19肖君:一例贲门早癌的ESD治疗
1、【环周标记:6'09" - 7'11"】标记点距病灶约5mm,病灶一侧有齿状线,存在天然双标记。
2、【黏膜下层注射:7'12" - 8'15"】注射针稍微回拉,确保注射深度合适;连续注射,确保注射点形成较为光滑的弧度。
3、【黏膜层切开:8'15" - 9'16"】切开位置距标记点约2mm,通过转动镜身、控制切开深度,完成环周切开。
4、【黏膜下剥离:9'17" - 19'21"】转动镜身推进式向前切开,贴着固有肌层上方运刀,注意贲门结合部穿支血管主干较粗,可用切开刀进行预凝处理。
5、【创面处理:19'21" - 20'01"】预处理后创面干净,边缘无残留,对断端血管进行处理。
-
镜诚所治2024/12/25肖绪华:十二指肠降部病变一例
术中要点
1.【环周标记:2'30" - 3'20"】十二指肠隆起或凹陷不明显,操作过程中边界易模糊,建议标记边界并发挥引导作用。
2.【注射隆起:3'20" - 4'00"】十二指肠病变液体弥散较快,注射液优先选择透明质酸钠。
3.【切开:4'00" - 20'25"】优先切开剥离面侧,其次为困难侧,浅切开暴露黏膜下层后追加深层切开;采用纯切模式可加快速度的同时减少电凝伤害。
4.【创面处理:20'25" - 26'36"】主要处理穿支血管、避免过度电凝伤害,降低迟发性穿孔概率。
5.【放置胃管:26'36" - 28'30"】将胃管放置于剥离面处,减少消化液的腐蚀。
-
镜诚所治2024/11/12肖君:水压法ESD_胃体大弯大面积早癌伴疤痕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