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中所有出现的LCI指联动成像技术(LCI:Linked Color Imaging);BLI指蓝光成像技术(BLI:Blue Light Imaging)。
本期讲座,林芳和医师分别从以下方面讲解:
- ESD技术的现状与壁垒
- 内镜下治疗新方法介绍(ESMR-L、UEMR、PCM-CT)
*以下内容为部分摘要,完整内容敬请点击视频观看!
林芳和医师首先提到自治医科大学消化内科团队致力于ESD的创新与开发。其中口袋法(Pocket Creation Method)已被证实在整块切除率、R0切除率以及剥离速度上优于传统方法。现今,传统ESD能够处理大多数的大肠浅表病变,然而仍存在部分疑难病变难以处理。
为追求更安全、高效、简化的操作,自治医科大学消化内科团队推荐使用新的内镜下治疗方法,即: ESMR-L(带套扎装置的内镜黏膜下切除术)、UEMR(无黏膜下注射的水下EMR)、PCM-CT(单钛夹牵引口袋法)。
林芳和医师首先介绍ESMR-L非常适用于直肠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并提到在日本指南中,小于10mm并局限于SM层且表面不伴有凹陷或溃疡的病变被纳入内镜治疗的适应症。手术方法包括EMR、EMR-L(与ESMR-L相同,即利用了套扎的EMR)。
关于UEMR,林芳和医师介绍无需进行黏膜下注射,只要使肠腔内充满水就能轻松地用圈套器对较大的平坦型病变等进行整块切除。并且水下EMR也适用于其他更具挑战性的病变。
最后林芳和医师提到自治医科大学消化内科团队对于原来的口袋法做了改进。改进的原因为,虽然原方法在口袋中剥离病变时镜头相对稳定,但在打开口袋后,内镜的操控性变得很不稳定(易引发穿孔等并发症)。为了使内镜能在打开口袋的阶段依然保持稳定,林芳和医师通过使用16mm的可开闭式Sureclip™(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测试,最终建立了PCM-CT法。林芳和医师提到该方法可使操作更加简便、迅速,推荐广大内镜医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