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LY CANC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以下内容中所有出现的LCI指联动成像技术(LCI:Linked Color Imaging);BLI指蓝光成像技术(BLI:Blue Light Imaging)
嘉宾
智发朝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刘建强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陈羽 | 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
简要患者病史
男;68岁;贲门失弛缓症POEM术后3月。
镜下所见:距门齿约24-32cm食管左右侧壁见两处不规则平坦发红区域,白光下呈表浅隆起型,累及食管管腔2/3周,BLI模式下见棕色色调改变,放大观察见IPCL呈Type B1型,局部见Small- AVA结构。卢戈氏液喷洒染色后见病变区域呈不染,数分钟后可观察见“粉红征”,边界清楚,席纹征存在;拟行ESD术。
术前精查
1、术前的精查对确定病变的深度、范围非常必要;
2、通过白光、卢戈氏液染色及BLI观察IPCL分型;
3、考虑病变深度为粘膜层(m1/m2),属ESD绝对适应症。
ESD术中要点
1、【标记】在病变边缘5mm处环周标记;
2、【黏膜下层注射:1'30" - 3'30"】用粘膜注射针行粘膜下注射,注射液为靛胭脂+玻璃酸钠+生理盐水混合溶液;
3、【黏膜层切开:3'30" - 10'30"】病变抬举好,环周切开,逐渐于粘膜下层剥离,在钛夹+牙线牵引辅助下剥离病变逐步完整剥离病变;
4、【黏膜下层剥离:10'30" - 23'50"】剥离过程中,见固有肌层多条穿支血管,电凝止血;
5、【创面处理:23'50" - 24'20"】冲洗创面,未见活动出血。
6、取出切除病变充分伸展固定送检。
术后总结
1、因食管血管一般呈纵行分布,横向切开容易切断血管导致出血,因此粘膜下注射后行环周切开时,注意刀头不要过分前压粘膜,以切开可见黏膜肌层为佳;
2、电凝模式沿切开路径作深切开,预处理粘膜下血管;
3、当口侧粘膜瓣形成后,可行止血夹联合牙线夹住口侧粘膜瓣作牵引,充分暴露粘膜下层与固有肌层分界,利于粘膜下剥离及观察血管,缩短手术时长;
4、当病变完整剥离后,对创面血管、尤其是边缘的血管必须做电凝处理;
5、如固有肌层有局部破损,可予止血夹局部夹闭。
Q&A环节
Q1:注射液靛胭脂+玻璃酸钠+生理盐水混合溶液具体的配比如何?
Q2:透明帽的型号是什么?
Q3:食管ESD术后狭窄怎么防?
Q4:碘染色的配比?
Q5:食管ESD手术时什么样的血管需要预防性止血?
Q6:ESD操作时用牙线牵引是否会明显提高切开、剥离的速度?
Q7:长的透明帽有什么优势?对于初学者,感觉长的透明帽不能很好观察刀头的位置。
*术者使用器械:
ELUXEO 7000
EG-760Z(上消化道放大镜)
EG-580RD(上消化道治疗镜)
出处:2022年12月29日 镜诚所治消化道内镜治疗专栏沙龙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