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LY CANC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嘉宾
李鹏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简要患者病史
女
68岁
主诉:腹胀1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伴反酸、烧心,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口服药物治疗效果差,1周前于我院门诊查胃镜发现胃体大弯偏后壁隆起,超声胃镜提示:胃间质瘤可能性大,为进一步治疗入住我院。
【术前精查】
普通胃镜发现胃内隆起灶后,术前完善超声内镜了解病灶大小及浸润深度。
【ESD操作】
术中要点:
1、【标记:0'00" - 1'05"】使用水刀标记凸起的病变部位及周围,标记距离为5 mm,间距为2~3 mm。
2、【黏膜下层注射:1'05" - 1'50"】采用靛胭脂配制注射混合液,在标记点处外侧进行多点注射,使病变部位抬起。
3、【黏膜层预切开:1'50" - 3'06"】病变抬举好,根据标记点逐步切开病变部位的边缘黏膜。
4、【黏膜层切开:3'06" - 3'48"】使用水刀将黏膜下层切开配合圈套器切除黏膜层,使瘤体暴露。
5、【黏膜下层剥离:3'48" - 9'14"】分离瘤体周围的固有肌层,分离至浆膜层即可。再次使用圈套器固定住裸露的瘤体。撤出内镜。
6、【黏膜下层剥离:9'14" - 10'46"】再次下内镜,圈套器牵拉瘤体,暴露未分离部分,继续使用电刀剥离,直至瘤体完全剥出。用圈套器将瘤体取出。
7、【创面处理:10'46" - 14'59"】冲洗创面,见零星出血点电凝止血。钛夹加尼龙绳行“荷包缝合”法闭合。
术后病理
(胃体间质瘤)灰白灰红色结节组织一块,大小3.3x2x1.7cm,切面见一灰黄色结节,大小2.5x2x1.5cm,局灶钙化,质硬,部分脱钙。
(胃体间质瘤)间质瘤,低危险度,核分裂象约:2/50HPF,大小2.5x2x1.5cm。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117(+),Desmin(-),dog-1(+),ki-67(index约3%),S-100(-),SMA(灶+),Vimentin(+)。
Q&A环节(专家解答请观看视频)
Q1:牵引具体适合胃内那些部位做 ESD?
Q2:胶质瘤患者,腔外型,术前检查是应该完善相应部位的增强 CT 吗?还有需要完善哪些检查评估分期,怎么判断是否可以内镜下治疗?
Q3:胃间质瘤内镜治疗后的随访策略有哪些?
Q4:从钳道送的圈套器,怎么从镜子倒出来圈套器手柄?
Q5:对于腔外生长为主的病变如何进行很好的定位?麻醉后感觉肿瘤会跑
Q6:荷包缝合时夹子包到腹腔里了,会不会影响愈合?
Q7:视频中圈套器是从哪里进去的?两个附件如何操作?是使用了双腔镜吗?
*术者使用器械:
ELUXEO 7000
EG-760Z(上消化道放大镜)
出处:2022年7月18日 镜诚所治消化道内镜治疗专栏沙龙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