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视频
讨论话题
1. 消化道病变检出的要点和心得
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张妍教授:
首先规范化的检查可以避免更多的病变漏诊。其次,重视微小病变、困难病变的检出。对于高危人群以及其既往病史的追溯也非常重要。对于微小病变,看到可疑颜色及凹凸的变化,需要进一步观察,避免早期病变的漏诊。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蔡明琰教授:
病变的检出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仔细和全面。首先保证消化道管壁的清洁。然后是LCI等特殊光的应用,这些光学仪器的进步为消化道病变的发现提供了很大的诊断空间。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曹佳教授:
消化道病变的检出离不开患者、检查医生和设备这三要素。患者需要良好的肠道准备、提供家族史、病史。医生现在对于早癌检出的意识越来越强,消化道病变检出要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和理论体系。而设备是发现早期病变的利器,让诊断和治疗窗口大大提前。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张黎教授:
从病理角度来说,活检对于消化道病变是非常重要。做好早癌基础的工作,针对性地进行活检。
蔡明琰教授也表示活检是金标准。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徐勤伟教授谈及消化道病变表示该活检一定要活检,但凡有一点犹豫一定要做活检。
2. 诊断早癌浸润深度方面超声微探头和放大内镜的区别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蔡明琰教授:
循证医学数据表明超声微探头对T分期的最高准确性是80%,对于区分Ta、Tb分期的准确性在60-70%。有经验的医生看图诊断的准确性可能更高。超声微探头和放大是互补的作用,早癌病变术前超声微探头和放大都需要做。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曹佳教授:
对于食管、结肠病变浸润深度的判断,通过放大内镜和分型判断,准确度非常高。超声判断胃肿瘤浸润深度受影响因素比较多。期待超声内镜设备精准度、清晰度和图像的提升可以提高浸润深度的判断。
3. 展望LCI对于消化道病变的应用价值
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张妍教授:
LCI增加早期病变、平坦型病变跟周围黏膜的色差,提高早期病变、平坦型病变的检出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惠晶教授:
背景黏膜复杂加上视觉疲劳,使得早期胃癌的发现比较困难。光学内镜帮助医生提高胃内黏膜色彩对比度,LCI增加了光亮度以及病变和周围黏膜色泽的对比度,对于肠化、除菌后胃癌等早癌的发现有更多的价值。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曹佳教授:
LCI亮度高,色差感非常清晰,大大提高了对消化道肿瘤诊断的敏感度。LCI作为一个筛查的手段,对于平坦型早癌、结肠锯齿状病变的发现率非常高。
4. 消化道早癌联合病理的临床难点有哪些?未来有何展望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张黎教授:
临床医生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提高内镜下诊断的自信度。病理只是验证内镜判断,病理报告不符合的时候可以大胆的质疑。内镜和病理的交叉融合可以大幅度提升早癌的检出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蔡明琰教授:
内镜和病理科的沟通以及互动可以让病理科医生更加了解内镜医生的关注点。基层的病理科医生可以到上级医院进修,提升早癌诊断标准和内镜的吻合度。
最后,曹佳教授表示病理对早癌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内镜和病理的协作特别关键。
出处:2024年10月18日 LCI俱乐部新技术临床学术研讨会 第36期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