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中所有出现的LCI模式指联动成像技术(LCI模式:Linked Color Imaging);BLI模式指蓝光成像技术(BLI模式:Blue Light Imaging)
本期讲座,髙林教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
- 如何在临床上应用IEE(图像增强内镜技术LCI/BLI)在结肠镜检查中
- 结肠病变的内镜下治疗策略
以下内容为部分摘要,完整内容敬请点击视频观看!
髙林教授首先介绍了一篇荟萃分析的数据报告。报告中显示,相比白光使用LCI能提高结肠的10mm以下腺瘤的发现率。此外,使用LCI可降低平坦型病变、颜色不明显的病变以及微小病变的漏诊率。
5mm以下的息肉在使用LCI模式下对比白光更容易发现
使用LCI不仅大的息肉,病变周边小息肉也能够容易地发现
再拜逛下不易发现的平坦型病变在LCI模式下能够清楚的看到边界
SSL病变通过LCI模式使病变变白,因此更容易得能发现病变
LCI通过颜色对比,可以改善息肉,小型扁平病变等的检出率。
对于结肠的病变如何制定治疗策略,髙林教授推荐使用BLI结合放大内镜对病变性质进行诊断,再结合NICE分型或JNET分型来制定治疗策略。如果病变为JNET分型中的Type 2A或2B,则其符合内镜下治疗适应证。此外,Type 2A病变由于其具有操作较安全且不易出血等特点,髙林教授非常推荐实施CSP(Cold Snare Polypectomy;息肉冷切除术)进行剥离。但Type 2B病变,鉴于其浸润较深,推荐使用EMR/ESD实施治疗。
总结:
- LCI技术通过色差对比能提高结肠病变的发现率
- BLI结合放大观察可进行详细的术前诊断
- CSP虽然是一种既安全又简单的术式,但不适用于浸润癌的治疗
- 推荐使用BLI进行JNET分型后,再制定内镜下治疗策略
- BLI结合放大内镜和醋酸喷洒的方法可以评估结肠病变pit pattern分型
特邀翻译专家:林香春 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