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中所有出现的LCI模式指联动成像技术(LCI模式:Linked Color Imaging);BLI模式指蓝光成像技术(BLI模式:Blue Light Imaging)
本期讲座,加藤教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
- 新型治疗内镜在水下ESD的操作技巧
- 新型治疗内镜在十二指肠中的操作技巧
- 新型细径治疗内镜在狭窄空间的操作技巧
以下内容为部分摘要,完整内容敬请点击视频观看!
加藤教授介绍水下ESD的操作技巧是剥离同时注水,这样可以冲洗水泡,保持视野清晰。
新型治疗内镜采用了CMOS图像传感器,并且在设计上将钳道口更贴近物镜,即便在水中也能够清晰地看到附件。
新型治疗内镜下弯角达到160°。此弯曲角度更容易观察到胃底穹隆部。因此,新型治疗内镜能够应对以往无法到达的病变位置,帮助内镜医师操作治疗。
教授提到十二指肠ESD操作十分困难。
并展示了一例疑难十二指肠病例,该患者十二指肠乳头被病变包围,需进行ESD,以往旧型号内镜由于角度不够无法从口侧剥离,而新型治疗内镜160°下弯角可以帮助内镜医生采用口侧剥离。结合水下法,黏膜下层的血管清晰可见,大大提高了手术效率。
此外,教授提到狭窄管腔出现肿瘤时,常规内镜往往无法自由灵活操作,但通过细径治疗内镜可以顺利通过并且灵活操作,有助于提升ESD效率。
例如,在颈部食管操作时,160°下弯角使得操作变得简单。同样在食管癌放疗后出现食管狭窄部的治疗中,以往可能需使用球囊扩张后再进行ESD,但细径治疗内镜可直接进行ESD治疗,大幅减少了治疗时间。
最后,教授针对上消化道内镜下治疗要点进行了总结:
新型治疗内镜适用于水压法以及水下ESD
下弯角160°使得以往操作困难部位变得更容易操作
新型细径治疗内镜适用于狭窄空间的治疗
*文中提及新型治疗内镜型号为EG-840T/TP
特邀翻译专家:林香春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本讲座出处:2025年7月 学富五车镜在掌握 吉林省消化道早癌内镜诊治技术系列交流活动 2025第一期中日交流(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