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中所有出现的LCI指联动成像技术(LCI:Linked Color Imaging);BLI指蓝光成像技术(BLI:Blue Light Imaging)
本期讲座,富田教授分别从以下方面讲解:
- HP感染与否对早癌筛查的影响
- LCI/BLI于早癌筛查中的运用原理与技巧
- 细径内镜适合治疗狭窄管腔内的病变
- 160°下弯角能够提升困难部位(如贲门、十二指肠)的ESD效率
*以下内容为部分摘要,完整内容敬请点击视频观看!
首先,富田教授介绍了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状态对早期胃癌诊断的影响,基于《京都胃炎分类》,对Hp未感染、既往感染以及现症感染的内镜下特征进行了详细解析。在诊断技术方面,富田教授通过介绍LCI/BLI的原理与应用价值,强调了光学染色技术在提升早期胃癌检出率方面的作用。对于临床筛查工作,他建议结合先进成像技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随后,富田教授通过模型演示的方法,对比了传统内镜与新型内镜在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中的差异。传统内镜在十二指肠、贲门下方胃底侧等困难部位,操作角度受限,影响病变的完整切除。相较之下新型内镜有着更细的镜身直径与更大的下弯角度,这些技术进步为早期胃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富田教授结合两例典型病例,进一步阐述了新型内镜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病例一:CRT后咽部狭窄患者的早期胃癌治疗
病情特点:患者因下咽部放疗后狭窄,常规内镜难以通过,在贲门小弯侧发现30mm早期胃癌(0-IIa+IIb型)。
治疗突破:得益于新型内镜的更细直径,顺利通过狭窄部位,并利用160°下弯角完成病变的完整剥离。
病例二:位于幽门环早期胃癌的治疗
病情特点:该病变位于幽门环,并浸润至十二指肠球部,传统内镜操作空间受限。
治疗突破:新型内镜的细径设计与160°下弯曲能力,确保了在狭窄环境下的精准操作,最终实现病变的完整切除。
富田教授的分享展现了早期胃癌诊断与治疗领域的技术进步,特别是内镜设备的革新为复杂病例提供了更优解决方案。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发展,微创、精准、安全的治疗模式将进一步优化患者的诊疗体验。
特邀翻译专家:李正良医师(京都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
本讲座出处:2025年4月 第十八届杭州胆胰疾病诊治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