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正在升级维护中,浏览可能出现不稳定,若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日历

早癌诊治

EARLY CANC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当前位置: 首页> 早癌诊治> 早癌诊治> 品牌活动> 早诊早治消化道早癌诊疗中日国际交流项目(GAP)

上山浩也: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体系

2021-09-23

image.png

*以下内容中所有出现的LCI指联动成像技术(LCILinked Color Imaging);BLI指蓝光成像技术(BLIBlue Light Imaging


本期讲座,上山教授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

- Hp感染与背景黏膜

-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体系

- 放大胃镜的诊断方法

- Hp未感染的胃癌分类和胃黏膜血流速度分析


*以下内容为部分摘要,完整内容敬请点击视频观看!

 

Hp感染与背景黏膜

目前日本Hp感染率在不断下降,Hp除菌的人群以及未感染Hp的人群不断增加,即背景黏膜中Hp既往感染黏膜和未感染黏膜的比例将不断提升。与之相对应的胃癌诊断难度将会有些许提升,并在未来会倾向于特殊型胃癌的诊断。

此外教授提到,使用LCI技术后内镜下的胃炎诊断得到了显著性提高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体系

根据京都胃炎分类,胃炎的内镜下表现可主要分为三种:Hp未感染胃黏膜、Hp现感染胃黏膜和Hp既往感染胃黏膜。


image.png

 

教授认为对于Hp现感染黏膜和Hp既往感染黏膜,寻找“紫包橙”的区域非常重要。LCI模式下观察到的紫色黏膜代表炎症或肠上皮化生,而橙红色的黏膜则可能为癌变区域。而对于Hp未感染黏膜,则需要注意橘红色以外的颜色改变。

 

image.png

 

此外教授也提到了LCI-FIND文献,文献表明与白光相比,LCI技术能够显著提高上消化道肿瘤性病变的检出率。

※LCI-FIND为一项针对日本19家医院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用于评估白光和LCI对包括咽部、食管及胃在内的上消化道肿瘤性病变的筛查能力。该研究项目发表于国际权威的医学杂志《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内科医学年鉴》),影响因子高达21.317。具体文献解读可点击此处查询

 

放大内镜的诊断

放大内镜的诊断共分为以下3步:

第1步 根据京都胃炎分类,使用LCI技术对胃黏膜的Hp感染状态进行诊断

第2步 使用LCI技术对胃癌进行筛查

第3步 使用BLI技术对胃癌进行诊断

BLI模式下放大观察,根据MESDA-G体系,对黏膜表面边界线、微血管和微结构进行观察,可对病变进行内镜下诊断,减少不必要的活检。此外教授推荐使用“浸水法”观察,其能够消除反光,得到清晰的放大内镜图像。

 

Hp未感染的胃癌分类和胃黏膜血流速度分析

教授和其团队目前在对Hp未感染的早期胃癌进行内镜下和组织学上的分类。研究已证实Hp未感染的胃癌中,胃底腺黏膜型腺癌与胃底腺型胃癌相比恶性程度高,并伴有淋巴结转移风险。此外胃黏膜血流速度方面,教授和其团队发现早期胃癌的胃黏膜血流速度相比正常黏膜要慢。

 

特邀翻译专家:潘文胜主任(浙江省人民医院)

出处:中日国际交流项目 早诊早治 消化道早癌诊疗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第一期

点击此处观看完整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