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正在升级维护中,浏览可能出现不稳定,若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日历

早癌诊治

EARLY CANC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当前位置: 首页> 早癌诊治> 早癌诊治> 品牌活动> 早诊早治消化道早癌诊疗中日国际交流项目(GAP)

斎藤豊:伴有异型增生的横结肠锯齿状病变(SSLD)的内镜下诊治一例

2023-04-21

b6d76305b587501f6370e97fed17c42.png

*以下内容中所有出现的LCI指联动成像技术(LCI:Linked Color Imaging);BLI指蓝光成像技术(BLI:Blue Light Imaging)。


本期讲座,斎藤教授围绕一例伴有异型增生的锯齿状病变(SSLD)的ESD,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

- 锯齿状病变的术前观察、诊断的要点

- 如何制定正确的手术策略

- 病变剥离时的操作要点


*以下内容为部分摘要,完整内容敬请点击视频观看!


斎藤教授首先介绍,该锯齿状病变(SSL)的黏膜表面附着了大量黏液,因此精查前需要使用链霉蛋白酶祛除黏液,以便于观察。此外,由于表面附着了大量黏液,需要怀疑病变是否伴有异型增生。对于此类病变,教授强调使用LCI结合结晶紫染色能够清晰地观察病变的腺管开口。该病变的中心区域为pit pattern分型的Type VI 轻度不规则,推测病变整体无深度浸润,因此首选的治疗方针为内镜下完整切除。


图1.png


斎藤教授介绍,由于病变位于横结肠,在该位置实施倒镜操作比较困难,因此选择通过正镜下结合隧道法实施ESD。教授强调,开始实施ESD之前明确本次手术的策略十分重要。以该病变为例,如果能够确定病变的异型增生区域为癌时,正确的剥离层应是黏膜下层的深层,但如果非癌,剥离深度仅需浅层即可。

 

在剥离过程中,斎藤教授提出以下操作要点:

- 频繁地实施补充注射有利于观察肌层走向、识别剥离层

- 控制好向前推进镜身的力度,避免力度过大导致刀头撞上肌层

- 如果发现镜头难以接近病变,可适当将附件单独伸出进行剥离

- 实施隧道法时,需要定时退出隧道观察整体的剥离进度


特邀翻译专家:陈佩璐 医师

出处:2022年度 早诊早治消化道早癌诊疗中日国际交流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站 ―下消化道主题(治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