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正在升级维护中,浏览可能出现不稳定,若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日历

早癌诊治

EARLY CANC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当前位置: 首页> 早癌诊治> 早癌诊治> 品牌活动> 早诊早治消化道早癌诊疗中日国际交流项目(GAP)

阿部清一郎:食管癌的内镜下诊断要领_从基础到最新发现

2022-04-26

阿部清一郎.png

*以下内容中所有出现的LCI指联动成像技术(LCI:Linked Color Imaging);BLI指蓝光成像技术(BLI:Blue Light Imaging)。


本期讲座,阿部医师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

- 图像增强内镜技术在食管内镜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 早期食管癌的筛查技巧

- 内镜下评估食管癌浸润深度的方法

- 放大内镜观察食管的要领


*以下内容为部分摘要,完整内容敬请点击视频观看!

 

阿部医师介绍,早在2010年就有专家针对图像增强内镜技术(以下简称IEE)对于食管癌的发现进行了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相比白光,利用了窄带光的IEE可以提高食管癌的发现率。即使是对于10mm以下的微小病变,在使用IEE后发现率也可达到94%。


图1.png

阿部医师强调,虽然IEE可以提高食管病变的辨识度,但如果在观察时送气量过大导致黏膜过度伸展反而会降低黏膜之间的微小色差。因此内镜下观察食管时不可过度送气。而对于极个别表浅型食管癌,在BLI下会受到送气量的影响导致难以辨识,因此阿部医师认为需要灵活运用BLI和碘染,并且碘染对于评估异时性多发癌同样具有临床价值

 

关于食管癌浸润深度的评估,阿部医师介绍不同浸润深度的食管癌在常规内镜下的表现如下:

- EM-LPM癌:多数为平坦型病变或轻度的凹陷型病变,隆起型病变的高度不足1mm

- MM-SM1癌:凹陷型病变的凹陷更明显,隆起型病变的高度超1mm

- SM2-3癌:呈现结节状隆起,病变增厚,充分送气也无法改变病变形态

 

另外,使用放大内镜配合BLI也可根据日本食管学会分型评估食管癌的浸润深度,具体如下图所示。阿部医师强调,使用放大内镜观察病变时需要从低倍到高倍通过逐级放大进行仔细观察,明确放大观察下的血管结构的形态与位置以便于术后标本在显微镜下的还原对比。此外,推荐在放大内镜下,将观察对象置于内镜画面的12点方向,通过吸气以及微调角度旋钮,能够更容易地得到清晰的图像。

 

图3.png

 

特邀翻译专家:钱冬梅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点击此处查看原视频:2022年度 早诊早治消化道早癌诊疗中日国际交流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站 ―食管主题(诊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