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LY CANC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以下内容中所有出现的LCI指联动成像技术(LCI:Linked Color Imaging);BLI指蓝光成像技术(BLI:Blue Light Imaging)。
本期讲座,阿部医师围绕一例重度纤维化病变,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
- 结合IEE正确识别病变边界
- 对于较大病变的标记方法
- 处理重度纤维化的技巧
- 术中穿孔的应对要点
*以下内容为部分摘要,完整内容敬请点击视频观看!
阿部医师首先介绍,病变位于胃体上部,范围从小弯至前壁,整体呈轻微凹陷,并伴有发红表现。病变范围较大,由分布较近的2个病灶组合而成。因此治疗的策略是将2个病灶一同标记后实施一次性切除。
阿部医师认为,初步观察病变边界时可结合使用LCI,相比白光LCI下病变的边界更清晰。但是如果病变的边界过于模糊,则需要使用放大观察结合BLI进一步确认边界。观察阶段如果消耗太长时间的话会使过多空气进入管腔,进而发生内镜难以接近病变的情况,因此为了避免此类情况,需要严格控制观察时间。
在标记阶段,阿部医师介绍,如果无法准确把握病变边界,可以适当扩大标记范围,在确定为正常黏膜的位置实施标记,确保标记在病变黏膜之外。标记时使用的器械为FlushKnife BT 2.0mm,高频参数为VIO3,SPRAY COAG 1.5。对于范围较大的病变,在标记结束后需要结合放大观察再次确认每一个标记的位置。
在剥离过程中遇到重度纤维化时,阿部医师推荐以下处理技巧:
- 仔细观察并辨别固有肌层的走向
- 优先剥离没有纤维化的区域
- 通过频繁地补充注水逐步剥离纤维化区域
当发生术中穿孔,阿部医师强调需要做到以下要点:
- 优先将穿孔处周围的黏膜下层剥离
- 尽可能地吸出管腔内的空气,再使用足够数量的钛夹直至将穿孔处夹闭
- 即使穿孔部位已被夹闭,后续的剥离也要控制送气量
-手术结束后需要再次确认穿孔部位是否已被完全夹闭
特邀翻译专家:陈佩璐 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出处:2022年度 早诊早治消化道早癌诊疗中日国际交流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站 ―上消化道主题(治疗篇)
本系列活动往期讲座,敬请点击以下链接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