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内镜经典病例:副神经节瘤
EUS-FNA作为一种诊断技术,其安全性得到了广泛认可。然而,在本期经典病例中,我们将介绍一种在EUS检查下看似无害,但实际上隐藏着巨大风险的病灶---副神经节瘤。对于EUS术者,能够识别并规避这一“陷阱”具有重要意义。
EUS-FNA作为一种诊断技术,其安全性得到了广泛认可。然而,在本期经典病例中,我们将介绍一种在EUS检查下看似无害,但实际上隐藏着巨大风险的病灶---副神经节瘤。对于EUS术者,能够识别并规避这一“陷阱”具有重要意义。
EUS-FNA是明确纵隔淋巴结性质的有效工具,但如何定位,特别是如何快速找到小于1cm的目标淋巴结,这仍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本期文章尝试绘制一张“探查路线图”,以便EUS术者按图索骥,快速、高效的找到纵隔内的各组淋巴结。
临床工作中,内镜超声(endoscopy ultrasound EUS)经常会“偶遇”非消化系统的异常,比如腹部探查时发现大血管病变,或在盆腔扫描中见到泌尿或生殖系统的占位。本期内容将介绍EUS纵膈探查时的“心”发现,希望带给读者有用信息和点滴启发。
结核病历史悠久,尽管抗生素和卡介苗的发明有助于其控制。然而,近20年来,由于免疫缺陷疾病的流行以及耐药菌的增加,结核出现了死灰复燃的趋势。虽然肺是结核病的主要靶器官,但它也可以影响其他多个系统---肺外结核。肺外结核临床表现多样、病理获取困难,且影像学特异性不高,常被误诊为普通炎症或恶性肿瘤。消化道及其周边脏器是结核常见受累部位,包括淋巴结、腹膜、胃肠道和其他实质脏器。本期我们将结合工作中的病例和相关文献,与大家分享内镜超声(EUS)在结核病中的应用。
门静脉高压可引起侧支循环开放、脾功能亢进以及腹水等三大临床表现。侧枝循环常见的有食道胃底静脉丛、直肠周围静脉丛、腹膜后间隙静脉丛等。然而,鲜有人知的是,门脉高压症亦可累及胆道系统的改变,即门静脉性胆道病( Portal Biliopathy,PB) 。早在1944年,Fraser和Broun等人首次发现门脉高压患者合并胆道异常改变。随后,陆续有文献报道该病,但在文献报道中曾出现过多种的命名,如“门静脉高压性胆病( portal hypertensive biliopathy) ”、“门静脉海绵状血管瘤相关的胆管疾病( portal cavernomaassociated cholangiopathy) ”、“门静脉海绵状血管瘤胆管病 ( portal cavernoma cholangiopathy) ”、“与门静脉高压相关的胆管疾病( cholangiopathy associated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非硬化性胆管炎 ( pseudosclerosing cholangitis) ”、“假性胆管癌( pseudocholangio carcinoma) ”等。
肠系膜占位不多见,获取病理更困难,今天聊一聊EUS在该区域的应用和探查策略,下面从一个腹痛待查的病例开始。 一:一例奇怪的肠系膜占位 64岁男性患者,因上腹痛2月入院,起初为左上腹,后转移至全腹,为持续性隐痛,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无发热。患者既往体健,腹部查体脐周轻压痛,未及腹部包块,血常规、生化和肿瘤指标均在正常范围,T-SPOT阴性,完善腹部增强CT后发现肠系膜血管周围多发占位,肠系膜血管变窄(图1)。
今天主题是一根陌生血管——右支气管动脉(Right Brachial Artery, RBA)。因专业细分,对多数EUS同道而言,支气管动脉(Brachial Artery, BA)仅是一解剖名词,它起源于哪,总共有几根,如何走行,颇为陌生。因此,先复习一下解剖,BA是肺支架组织的营养动脉,血流约为心输出量的1%,其分支滋养气管、支气管、肺门淋巴结和食管中段。
曾经有同道问:“如何利用EUS快速、准确定位腹部CT显示的淋巴结”,我的回答是“完整探查腹主动脉及其分支是关键”
消化道粘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 SMT)的内镜切除已日益普及,然而时有“假SMT”被误切的报道,其中外压或粘膜下变异血管无疑是最凶险的“假瘤子”,稍有不甚将酿成大祸,将这些貌似SMT的血管称之为“内镜切除之地雷”毫不为过。我们团队曾撰文详细介绍过上消化道血管性外压的形态和分布,本期微文将介绍另外一种凶险的“假瘤子”-----黏膜下畸形动脉。
提到结、直肠的单个黏膜下隆起,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脂肪瘤、囊肿、类癌等常见病,但弥漫分布,多发黏膜下病灶呢?估计一时很难对号入座,这一期经典病例分享给大家的就是这一组少见的肠道改变。
医学影像里,为方便记忆和鉴别诊断,常采用熟识事物类比疾病的特征表现,比如用于诊断贲门失弛缓的“鸟嘴”。同样、EUS世界也很多相同情况,像今天要给大家带来的“皮卡丘”---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
如果上一期主题(超链接)是EUS的小众应用,那么今天内容则可为跨界适应症-------直肠周边及盆腔病变。超声内镜主要用于消化系统,但操作时不可避免地探查到其他系统(如泌尿和生殖),虽然这些脏器不期而遇,我们也无意“越俎代庖”,但熟悉它们的解剖位置和超声特点对快速定位,鉴别诊断帮助巨大。因此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EUS术者不应忽视见到的任何EUS图像,要尽可能用已有解剖知识去解析你的图像,当按以上原则践行和指导操作,你最终意识到,原来EUS还有如此强大的功能(比如:超链接,肾上腺探查)。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盆腔系列的第三期内容吧。
EUS世界里,脾脏是个不起眼的“路人甲”,经常被各种专业书一带而过,究其原因(1)它属于血液系统,消化科医师不care(2)脾原发病少,很难遇到(3)脾脏质脆、易裂,不碰为妙。但事实上,脾脏紧邻胃底,超声内镜对它和周围结构的显示可谓“一览无余”、此外,从笔者经验和参考文献来看,脾脏EUS-FNA是一种安全,可靠、实用的临床手段,我们完全不必“谈虎色变”。因此,本期主题是EUS世界里的“小透明”---脾脏。
胃体后壁搏动的隆起就是今天的主题,脾动脉。脾动脉自腹腔干分出后向左行进入脾门,其全程蜿蜒、迂曲,是人体内最弯曲的动脉之一(图1 A),笔者曾尝试在"知乎"上提问"为什么脾动脉如此弯曲?",发现早有网友提出过(图1 B),只是至今没有合理答案,不知读者能否给予回答。
脾脏离开正常的解剖部位而异位在腹腔的其它位置称为异位脾(ectopic spleen),异位脾有两种:副脾(accessory spleen)、脾种植(splenosis)。
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 , CD)1954年首次被报道,又称巨大淋巴结病或血管滤泡淋巴结增生症,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是一种罕见的淋巴增殖性疾病。据文献报道,70%的CD位于胸部淋巴结,其次是颈部(15%)、腹盆(12%)和腋窝(3%)淋巴结。CD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易被误诊。本期和大家探讨一下CD的影像学表现,下面是我们中心最近遇到的两例胰周CD患者。
主胰管(main pancreatic duct MPD)在胚胎第8周由背侧胰管(Santorini)和腹侧胰管(Wirsung)融合而成。融合后,Santorini管近侧段多数在胎儿期自发闭锁、消失。亦有约44%的个体,近侧段Santorini管持续开放,形成了副胰管,但管径较小(通常比Wirsung管管径小1毫米)。MPD管径自胰尾到胰头逐渐增粗,边缘光滑,2-3mm左右,其走行在MRCP可表现为为四型:下降型、S型、垂直型及环型(图1)。
作为临床医生,看到以下两张CT图(图1),我想大多数人脑海里快速浮现的诊断便是胰腺癌。然而,有一种慢性胰腺炎,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下特征与胰腺癌极其相似,故而被称为假肿瘤性胰腺炎(Pseudotumoral Chronic Pancreatitis PCP)。PCP占慢性胰腺炎的10%~36%,病灶多位于胰头部,亦可称之为节段性慢性胰腺炎,局灶性胰腺炎、炎性肿块、肿块型胰腺炎。国外以慢性酒精中毒为主要原因;国内以胆源性为主,其他原因还包括高血脂、遗传性和自身免疫异常。临床极易与胰腺癌相混淆,但两者的治疗和预后截然不同,如何将其准确辨认成为临床重点和难点。既往文献报道,传统影像学可通过胰腺实质声像、胆胰管变化方式以及其嗜血管和神经特性等多方面特征进行鉴别(图2)。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 AIP)是由自身免疫介导,以胰腺肿大(弥漫性或局灶性)和胰管不规则狭窄为特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AIP有两种不同的亚型:1型和2型。1型AIP也被称为淋巴浆细胞硬化性胰腺炎(LPSP),是全身疾病过程的胰腺表现,称为免疫球蛋白G4(IgG4)相关疾病(IgG4-RD);2型AIP也称为特发性导管中心性胰腺炎(IDCP)。其中1型AIP更为常见,好发于亚洲老年男性,多伴有IgG4水平升高,对激素治疗反应好。II型好发于欧美国家,对激素治疗有争议。本文主要介绍I型AIP。两者的详细鉴别见表1。
胆管良性占位总体分为肿瘤和非肿瘤性,上一期所述的胆管腺瘤以及报道过的脂肪瘤、纤维瘤、平滑肌瘤、错构瘤等均属于前者,非肿瘤性占位包括特发慢性增殖性炎又或组织异位症,有学者称其为“假瘤性”病变。这类疾病术前诊断困难,易被误诊。本期胆道稀客将介绍几例EUS下的“假瘤”。
上期介绍的胆道少见病为胆管腺瘤,本文主角则是稀客中的稀客---胆道“绿色瘤”。消化内镜医师都知道胃内黄色瘤,但估计了解“绿色瘤”的并不多,难道肿瘤的颜色是绿色的吗?为解答这些疑问,我们从下面病例开始。
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 EUS)用于胆道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已有20余年的历史,置于胃腔、十二指肠内的EUS探头可近距离、无死角的观察肝外胆管,从而获得清晰的超声影像特征。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其在鉴别胆道良、恶性病变中的作用巨大。日常工作中,最常见胆道疾病是结石及胆管癌,然而,随着EUS技术的开展,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罕见声像改变(既不像结石又不像恶性肿瘤),每遇到此类情况,总觉得探查之旅疑团莫释,信心不足。因此,了解并熟悉这些罕见病例的声像特征十分重要。接下来几期内容,我们将介绍本中心遇到的一些胆道“稀客“,今天的主角—肝外胆管腺瘤(Extrahepatic bile duct adenoma EHBDA)。
本期内容是胆道系统的另外一种常见疾病---胆管癌。不同于结石,胆管癌EUS下形态多样、表现不一、故对操作者挑战性更高。胆管癌是原发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肝、胆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 ,根据部位不同分为肝内和肝外胆管癌。